
1948年的上海,一個外國小男孩與一個中國小女孩成為了鄰居和玩伴。有次兩人來到黃浦江頭的外白渡橋玩耍,乍寒的天氣下,小女孩打了個噴嚏。於是,小男孩解下蘇格蘭紋的絨布圍巾,繫在小女孩的脖子上。不久烽火驟起,小男孩在登上遠洋輪前,心中默默唸禱:「I promise I'll be back!」40年後,一個外國老頭獨自佇立在外白渡橋頭,只見橋上有個騎著小腳踏車的女孩,她燦爛的笑容令老頭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這時,女孩的外婆走了過來,從口袋裡掏出一條蘇格蘭紋的絨布圍巾,繫在小女孩的脖子上。老太太端詳了老頭一下,轉身緩步把外孫女帶走了。臨走時,小女孩回頭向老頭笑了笑,笑容依然是如此燦爛。

月光下儷

Burberry這兩個廣告播出之時,我正在念中學。有次,校方邀請了幾位獲得奧運金牌的大陸運動員來校演講。聊起運動,同學們當然興致勃勃。末了,幾位運動員以「鍛鍊身體、報效祖國」之類的話語鼓勵大家時,卻引來同學們私下的一陣訕笑。由於歷史、文化、政治經歷上的差異,香港人與大陸在心理上可謂若即若離。他們並非像以前大陸想像那樣,只會跑馬跳舞、無厘頭加唯利是圖;也不像時下臺灣想像這般,彷彿人人都是唸毛語錄長大的。

1 則留言:
我來自台灣,我也覺得上海,或其代表的民國文化,在很大程度影響塑造今日港台.或者說港台比大陸,保留更多民國基因,其中許多已超越時空,萃鍊出醇美的餘韻.
我的blog, 試整理一些民國上海都市文化,提供參考:
http://ljc0522.blogspot.com/
此相簿中有一些私藏的1949年前上海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10232046@N00/sets/72157603409089396/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