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身為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應屆畢業生的我,在何文匯、佘汝豐、黃維樑三位老師的鼓勵下報考同校中文學部碩士班。我從初中開始,幾乎每年參加全港詩詞創作比賽,何師一直是主席評判,知我甚深。佘師曾任教於拔萃男書院――我的中學母校,雖然轉職已久,但在拔萃聲名不減,因此我一升上大一,就迫不及待前往中文系向這位才氣橫溢、思觸敏銳的傳奇人物報到。與黃師結緣,則由大三時選修他的「新詩」課開始。此外,Dr. F. Gritti和Mr. J. Hillenbrand也主動為我寫推薦函。我在大學時代副修義大利文與德文,是兩位老師帶我走進《神曲》和《浮士德》的國度。入讀碩士班後,在因緣際會下受業於吳宏一師門下。吳師待人處世寬而栗,嚴而溫,治學態度一絲不苟,對我影響深刻。
2000年秋,我又在諸位老師的支持下考入博士班,與吳師商討後,決定以「明代楚辭學研究」為學位論文的題目。對於學殖疏陋如我者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知道撰寫這篇論文需要閱讀、蒐集、消化大量的材料,絕不可能在修業年限的最後幾個月裡天才般、地暗天昏地把它趕製出來。因此往後三年中,我在吳師的指引下,採取勻速前進的方式,聚沙為塔,積少成多。在論文架構和推論方法上,佘師也每有指點,發我深省。2003年夏,我順利通過了博士論文口試。
我以為,人文學者的精進,全在「浸淫」二字。放眼港、臺,中文系博士生三年出師者極少,並非材質不足,而是火候未到。我的材質不過中人而已,遑論火候!倉促結業,主要是考慮到吳師榮休在即,以及家中父母之故。記得吳師曾說:學無止境,只要抱持著正確的態度就會進步,至於學位只是第二義,博士論文不過是一個開端。故此,我一直自視為「學術半成品」;2004年來臺工作,正好得到一個「補課」的良機。佛光大學的行政工作較少,我且教且學,工作之餘便前往臺北,旁聽孔達公(德成)師的「金文研究」、「三禮研究」、潘美月師的「版本學」、「目錄學」、「文獻學專題」以及陳新雄老師的「聲韻學講座」等,不敢荒怠。
由於學界對明代楚辭學的研究相對不足,時或有師長勸我將博士論文出版,以質正於大方之家。但是我自覺當日撰寫這部論文的時間太短,錯繆在所難免,因此未敢輕諾。我的考量是:將這部論文作仔細的修補,然後將修補成果逐一發表,如此才不致誤己誤人。數年之間,才勉力將博士論文的第一章分拆為五篇論文,補苴罅漏,逐一發表。此時,潘美月師建議我將這些論文整合為一部著作,收入她與鄭吉雄老師主編的「文獻與詮釋研究論叢」中。鄭老師看過書稿後,建議我再寫一篇關於明代前期文風與楚辭學的文章,作為總論。其後,何文匯師也就書稿的題目和緒論部分給予一些寶貴的看法。如今這部著作,就是吸取各位師長的意見後修正而成的。現將各章內容的發表詳情列之於下:
2007.12:〈明代前期的臺閣文風、吳中文化與楚辭學〉,彰師大《國文學誌》第15期,pp171-208。
2005.11:〈明初的文道合一論與楚辭論〉,金華:「呂祖謙暨浙東學術文化國際研討會」,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小組、浙江省社科聯、金華市政協、浙江師範大學、浙江古籍出版社、武義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2006.6:〈永樂至弘治間臺閣諸臣的楚辭論〉,《靜宜人文社會學報》第1卷第1期,pp31-58。
2006.9:〈永樂至弘治間吳中文士的楚辭論〉,《東華漢學》第四期,pp143-145。
2006.6:〈桑悅及其《楚辭評》考論〉,《清華學報》新36卷第1期,pp237-272。
2005.7:〈周用《楚詞註略》探析〉,《東海中文學報》第17期,pp1-30。
上述各篇論文中的論述紕繆、文字訛誤、資料缺失,在本書中皆已儘量糾正補遺。若仍有不足之處,還望方家不吝賜正。
走筆至此,同仁突然告知達公師在今天上午辭世,令我驚愕不已。過去幾年,每週前往臺大中文系親炙謦欬。因為我是香港人,又供職於佛光,老師賜我尊號曰「和尚」,「外來的和尚會撞鐘」之故也。有次要去馬來西亞開會,事先請假,並將會議論文面呈。老師當場批閱後,端詳封套,只見上面寫著:「達生老師賜正,後學煒舜敬呈。」老師肅然改容說:「這樣寫不好,你拿去把它劃掉,寫成:『達公吾師誨正。』」改畢,老師再端詳一次,又說:「『後學』二字也欠妥,改作『受業』!」聽到這句話,只感到額頭上掛起豆大的汗珠:我何德何能,膽敢忝列門牆?這時老師臉上忽然泛起一個頑皮的微笑:「還愣著幹甚麼?我額外教你東西,不收你的學費!」登時滿堂粲然。當時我有一個願望,就是拙著殺青時,能夠請達公師題簽。礙於才短筆鈍,書稿未成,出版事宜尚未敲定,遲遲不敢啟齒。這個願望,如今化為了永遠的遺憾。達公師知道我對《楚辭》略有心得,一直要求我進一步打好聲韻學的基礎。而吳宏一師與何文匯師為拙著作序,潘美月師和鄭吉雄老師鼎力支持拙著出版,同樣是寄望殷切。面對如此要求和寄望,身為「學術半成品」的我在這殷切中竟體會出一絲甘意。我想起了「指窮於為薪」的典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九十七年十月廿八日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明代前期楚辭學史論》後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若有遺憾,你便應繼續努力進修,把自己也打造成另一座高山,與他感通,不就成了?
喂喂,《莊子》還有下文呢:「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古者尚友古人,絕響萬世傳,此之謂。
勉之勉之!
鋒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