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第二屆元明清研討會論文集序

自博返約、至精無形
序「第二屆元明清文化與文學研討會︰文論專題」

民國九十八年四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第一屆元明清文化與文學研討會在掌聲中閉幕。這次會議共宣讀論文三十四篇,內容涉及文學、史學、文獻學、思想、宗教、音樂、美術諸學科,與會學者分別來自臺灣、香港、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挪威、俄羅斯等多個地區。會議結束時,一位資深國立大學教授誠懇地對我說,佛光大學文學系和元明清研究中心能順利邀請多位大陸學者,實在非常難得︰就現行的兩岸政策而言,大陸學者來臺參加學術活動,事先程序的曲折繁瑣是眾所周知的。這位教授的話令我動容,我不僅深深感謝每一位與會的學者,也對共事近半年的會議籌委們―無論是同寅、研究生還是大學部同學們―滋生起更強烈的感恩之心。我當時心中只叨念著一句話︰「下一屆研討會將更臻完善!」

首屆會議結束的翌日,我就奉龔鵬程校長之命,一早乘機飛往杭州,參加他籌辦的「龔自珍與二十世紀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上,龔校長將親筆題簽的「元明清研究中心」條幅送給我(見論文集封底),表達他對會議和元明清中心的鼎力支持。實際上,首屆會議籌備之際,龔校長一直是與會學者邀請名單上的不二人選。只緣他別有事務,未能參加我們的會議,令人感到非常遺憾。未能出席的學者除了龔校長外,還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所長嚴佐之教授。嚴教授是一位風度翩翩的飽學之士,與前所長潘美月教授為同道,也是我景仰的仁厚長者。當他的入臺證辦妥、機票訂好之際,卻臨時因家事未能赴臺,論文也只好請潘教授代讀,這是首屆會議的又一大遺憾。在杭州,我結識了嚴教授的好友、文獻學專家劉永翔教授,以及曹旭教授、胡曉明教授,對這幾位前輩的學養風度深感欽佩。當時我產生一個念頭︰下屆會議可否以文獻學為主軸,邀請這幾位著名學者蒞臨?而到了去年九月,由於經費因素和運作方略的調整,元明清研究中心決定下屆會議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在規模方面以小型為尚,在論題方面以聚焦為主,在區域方面以臺灣學者為先。

九十八年歲杪,第二屆元明清文化與文學研討會的籌備委員會初步成立,由忝列元明清研究中心主任的我,以及簡文志教授、黃莘瑜教授兩位副主任負責,以碩一的莊數環同學擔任助理。基於本系師生學術興趣的考量,我們將「文論專題」定為此次會議的主軸,舉凡與元明清三代相關的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及文學史課題,都包納在內。確定了會議主軸,三位老師繼而決定,這次會議宣讀的論文限於八篇之數,其中六篇為校內外老師的論著,其餘兩篇開放本系博士班研究生投稿。三月下旬,與會學者名單確認,校外學者有臺南大學林登順教授、東吳大學陳慷玲教授、東海大學黃繼立先生,本系博士班研究生則有劉慎元及蕭家怡兩位同學。此外,引言人還包括本系林明昌教授、簡逸光教授等。至於諸篇論文的內容,就時代而言,元末明初、明中葉、晚明、盛清、清中葉、晚清悉有著眼;就文體而言,散文、騷體、古近體詩、長短句、小說、戲曲等率為涉及;就圖書分類而言,傳統集部的楚辭、詩文集、詩文評、詞曲諸類以及現代的文學史類皆所探析。或論一家之得失,或考一人之行跡,或探易代之好尚,或綜各書之旨趣,不一而足。諸文自有獨到之處,而相互又有可印照、對話的空間。相對於去年的大規模,本屆會議小巧精緻,主題聚焦的同時又不失多元性,這正是我們追尋的目標。

元明清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兩屆會議的舉行,本系榮休老師楊松年教授功不可沒。去年,我在首屆會議論文集的〈籌辦緣起〉一文中寫道︰

楊松年教授指出,創立「元明清研究中心」,不僅能凝聚本系師生的研究力量,開拓本系新的發展方向,更可為研究、教學和切磋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成為維繫、促進本系師生情誼的紐帶。到了九十六學年下學期,元明清研究中心終於在楊松年教授的策劃、文學院李紀祥院長的支持下成立了。遺憾的是,中心運作伊始,楊松年教授便於去年暑假榮休離校,未能繼續領導中心開展研究活動。在系所同仁的協議下,中心乃暫由陳煒舜教授攝居主任之位,簡文志教授副理,以俟賢達於來日。

由於個人規劃,本屆會議結束後,我將辭去中心主任一職,由簡文志教授繼任。而黃莘瑜教授的參與,更壯大了我們的研究團隊。本中心日後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最後,容我向參與本屆會議的所有人致以由衷的謝意︰

感謝登順教授、慷玲教授、繼立先生及全臺各地來到礁溪的學者,令本屆會議生色。

感謝謝大寧系主任慨然支持本屆會議――無論精神上還是資源上。

感謝維樑老師,以生花的辭采主持會議開幕儀式。

感謝兩位副主任――文志教授及莘瑜教授,為尸居會議執行長的我分擔了不少勞形之事。

感謝逸光教授、家怡女士,義無反顧地負責會後觀察報告的工作。

感謝助教素娟女士、助理數環同學,不厭其煩、鉅細靡遺地投入會務。

感謝每一位熱情的會議參加者、耐心的論文閱讀者。你們對文學的愛好,是我們再接再厲舉辦第三屆元明清文化與文學研討會的最大動力。

九十九年孟夏子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