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民國四大美男子」

前些日子上維基,看到有一條目叫做「民國四大美男子」。出於好奇心,點擊進去,赫然看到如此的介紹:

民國四大美男子依次序分別為:汪精衛、周恩來、梅蘭芳及張學良。

這份名單從何而來,恕我無知,倒是一點頭緒都沒有。於是我在討論頁留下這樣的話:

四大美男子的標準是誰定下來的?是民國初年定的,還是現代「追封」的?若是「追封」,其權威性何在?據我所知,民國時代三大美男子是顧維鈞、汪精衛與梅蘭芳,沒有聽說過其他人。張學良是四公子之一,在民初似乎並無美男的稱號。至於周恩來,今天他的崇拜者認為他是美男子,並不代表當時的審美觀點也一樣。如果可以追封的話,是否早年的蔣介石、陳立夫,或者徐志摩、穆時英都可名列「民國美男子」之林呢?如果要尊重歷史,歷史上根本沒有所謂「民國四大美男子」的名目;如果要以現代的眼光觀照民國歷史,我想這不適合由維基來做。

「沒有聽說過其他人」一句,是當時手快寫成,似乎把話說得太絕對了。但無論如何,我真的祇聽說過民國時代有「三大」美男子,而非「四大」。有趣的是,過了幾天,竟然有這樣的一條跟帖:

直接說你看不慣周恩來也被列名好了,反共到如此地步,實在可笑!

看到這句話,不由有點哭笑不得。這位仁兄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馬上想到我的疑問是出自於「不懷好意」的政治目的,進而馬上將我扣上「反共」的帽子。

對於某些政治理念,我的確有些……呵呵,但是,要說我象杜甫「一飯不忘君」似的「八卦不忘反共」,似乎把我抬得太高了。不過,這樣的邏輯推理法,在文革時代倒是大行其道的,不然怎麼枉死冤傷了那麼多人?於是,我作出這樣的回應:

這種近乎叫囂的語言,我想不應該出自維基管理員之口吧。究竟是誰把問題政治化?我沒有否定在今天的眼光來看,周恩來的確是美男。但是,請尊重歷史。正如今天說洪秀全是英雄,不代表清代把洪秀全當成英雄。我只想問,四大美男子是誰定下來的。如果你把題目改成「現代人眼中的民國四大美男子」,我可以接受。我承認,在1911-1949年間,所謂幾大美男子已經有好幾個不同的版本。但是據我所知,最為膾炙人口的是所謂三大美男子(或稱「京城三大美男子」),分別為汪精衛、顧維鈞、梅蘭芳。因此如後面的引文所言,民初社交界有此一說,甚至有人製成年畫。製成年畫很重要。製造的時間一定是在汪精衛身敗名裂、顧維鈞遠走美國之前,這代表這個名單在當時的公允性。因此客觀的判斷方法,我想是把所有版本都列出來,逐一比對。看哪個更有說服力。

資料一:《民國名人羅曼史》第16章 汪精衛的紅顏知己方君瑛 [《民國春秋》編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王邗華、梁立成、袁廷玉

汪精衛本名汪兆銘,出身書香門第。14歲父母雙亡後,在他的長兄汪兆鏞的嚴厲督促下,奠定了深厚的國學基礎。19歲中秀才,不但文筆優美,而區長得一表人才。後來有人把他和梅蘭芳、顧維鈞一起稱為中國三大美男子。 http://book.ucbox.com/HTML/307/32103.htm

資料二:〈顧維鈞:民國第一外交家〉 作者:徐百柯
寫過《顧維鈞傳》的肖崗回憶:「知道他的名字,始於將他與梅蘭芳、汪精衛並稱為中國『三大美男子』的一幅年畫。我的學生時代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度過的,那時顧維鈞的外交活動蹤跡,常常是學校師生乃至全國民眾關注的焦點:『顧維鈞在國聯控訴日本的侵略了』、『顧維鈞主張國共合作,團結抗日』……」 http://www.kaoshi.ws/html/2005/0419/53139.html

資料三:〈月是故鄉明——凝望外交前輩顧維鈞的一生 〉作者:張博
顧維鈞16歲負笈遠赴美國求學,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國際法與外交,獲法學博士學位,其間與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相識。回國後曾擔任袁世凱的英文秘書。 他和梅蘭芳、汪精衛被當時社交界評為「民國三大美男子」。 http://tuboshu-123.spaces.live.com/blog/

寫好這段後,討論版鴉雀無聲。大概對於我這種冬烘而反共的言論,人家已經沒有什麼興趣爭辯了。

話說回來,古往今來很多的幾大甚麼,不少的確是後人強加的。比如說,北宋後期的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蔡本來是蔡京,只因他做了奸臣,所以後人硬要將他換成年輩比蘇、黃、米都早的蔡襄。又如四大奇書,本來是明代的《三國》、《水滸》、《西遊》、《金瓶》,到了近代,因為《金瓶梅》內容的原因,就硬將它換成清朝的《紅樓夢》。1950年代後,大陸提出所謂「唐代三大詩人」,硬把白居易塞進去。但只要看看清代的詩歌啟蒙書籍――《唐詩三百首》所選的篇章,就知道白居易的地位在「封建時代」未必有後來那麼高。這樣的例子可謂車載斗量。如此說來,儒家這種褒貶歷史、進退古人的筆法,倒始終沒有被文化大革命革掉。

蔡京被剔除,是他人品有問題;《金瓶》被剔除,是它內容有傷風化;白居易被增入,是因為他「老嫗能解」的詩風合乎「文藝面向工農兵」的主張。冤的是,像汪精衛當了大漢奸,始終名居「幾大美男子」之列,而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舌戰群儒的顧維鈞顧少川先生,卻是被人拋諸腦後了。這個……似乎又不大符合「褒貶進退」的筆法吧?也許是因為大陸易幟之時,汪已身死,而顧卻榮登大陸的「通緝戰犯」名單、遠走美國之故?

據說少川先生晚年在海牙國際法庭當法官時,有好事者問他:「您為三大美男子之一,不知感覺如何?」答曰:「我年少時,從未聽說過自己是美男子。而現在呢,你看我老態龍鍾,還夠得上美男子嗎?」顧老果然是唐德剛先生稱許的傑出外交家,懂得避重就輕。堂堂男兒,豈是靠容貌來求生的?這種名單,不居其中反而更好。因此,我們滿有權威的維基百科全書不把顧老列於「民國美男子」之列,我想顧老九泉之下,大概也會頜首微笑吧。
==================================================
順便補充一條孔達公師上課時所講的軼聞:

歷來有言「和尚吃八方」,無處不化緣之謂。到了清末又有一說,曰:「戲子吃九方。」蓋清季優伶之地位視青樓為更低,優伶見到青樓女子,尚須叩頭作揖。故梅蘭芳一直不敢參加滿大人之宴會,怕遇見大官召來的青樓女子要問安,甚沒面子。此例自民國七年後方才廢止。顧少川嘗語孔師云:「民國七年前,梅蘭芳見到我是要下跪的,吃飯則敬陪末席。此後碰到了就改為鞠躬。再之後更變為握手,也可以當主人請客了。可見我們中國的人權地位越來越有改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