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感性而言,我對沙俄一直有種莫名的嚮往,那個時代散發著一派「陰森森的華麗」。曾經一篇音樂隨筆中淺論過自己對沙俄的感知:
和義大利的熱烈激昂、西班牙的嘯喟炰烋不同,俄羅斯的感情是內斂的、深沉的。俄國歌曲殷切可親,卻帶著苦澀幻夢。這是俄國人兩重性格的體現:看似扞格,又結合得天衣無縫。在惡劣的氣候、苦難的生活裡,尚武精神、崇雅情結雙雙被寫入了俄羅斯的基因。看看瓦斯涅佐夫﹙Виктор Васнецов﹚所繪的〈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緊貼地面的拱形小窗中透著幽幽日光,伊凡穿著金碧的俄式袞冕,從鋪著華氈的梯級上緩緩而下,那雙鷹隼般的眼睛透著鷙狠而睿智的光芒。他彷如邪惡的化身,又好似彌賽亞的蒞臨。在他面前,人們感到既敬且畏――敬和畏之間似乎存在著最強大的張力,把二者各自推向一個極端,但又不可分割地融為一體。再看看穆梭爾斯基﹙М. Мусоргский﹚歌劇《鮑里斯.戈杜諾夫》﹙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中「加冕典禮」那一幕,那眩惑而詭異的鐘聲、那從歷史深處傳來的鼓聲、那匍匐者讚美君父的、深情而自持的歌聲,在沙皇鮑里斯和王公們燦爛的服飾輝映下,顯得如此的不倫,又如此的諧和。伊凡和鮑里斯,就是古羅斯精神的載體。
經過彼得大帝的歐化洗禮,俄國人多了一段鄉愁。鄉愁來自遙遠而陌生的法蘭西。雖然人們剃掉了濃密的鬍鬚、脫去了寬大的袍服、說起了宛若柔荑的法語,這次華貴的洗禮卻洗不去他們祖傳的憂鬱。記得柴可夫斯基﹙П. Чайковский﹚的〈第五交響曲〉:「mi re do, fa mi re, sol si la, sol fi fa……」還有〈第一鋼琴協奏曲〉:「sol la si sol, la si do sol, la re la re, la mi la mi……」兩段旋律輕靈婉轉、欲說還休。它教人想起克拉姆斯科伊﹙Иван Крамской﹚畫筆下的無名女郎,想起電影《齊瓦戈醫生》﹙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前段中拉拉和齊瓦戈在電車上失諸交臂的情景,想起沙俄時代彼得堡那陰森森的華麗。其後,拉赫曼尼諾夫﹙Сергей Рахманинов﹚的鋼琴和大提琴作品中,更在這種華麗之中添上些許的東方色彩。那些,都是貴族式的俄國。
中學之際,聽老歌唱家朱崇懋演唱藝術歌曲,其中印象深刻有一首〈在熱鬧的舞會裡〉,阿.康.托爾斯泰(А. К. Толстой)原詩,柴可夫斯基作曲。阿.康.托爾斯泰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堂兄弟,十九世紀後期俄國純藝術派詩人,文學主張接近當時法國的唯美主義。那時剛看過電影《齊瓦哥醫生》和《戰爭與和平》,覺得這首歌曲就是從聖彼得堡那陰霾籠罩的天空下、金碧輝煌的樓臺中飄來的。紙醉金迷的舞會中,衣香鬢影,觥籌交錯。「妳」則在燈火闌珊之處,遺世而獨立。從此以後,無論醒寤,無論夢寐,「妳」的笑聲、「妳」的眼神,就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神祕的女郎,笑聲澄澈,而眼神卻是憂鬱的。如果說,澄澈的笑聲是受外物影響而產生的,那麼從心靈之窗透發出來的一段憂鬱則是與生俱來的。這窈窕嬌柔的女郎,就是俄羅斯的天使、精靈和繆思。
Средь шумного бала
在喧鬧的舞會
Средь шумного бала, случайно,
В тревоге мирской суеты,
Тебя я увидел, но тайна
Твои покрывала черты.
喧鬧的舞會裡,意外地
在俗世浮幻的囂塵
我看見了你,但是神秘
卻籠罩著你的軀身
Лишь очи печально глядели,
А голос так дивно звучал,
Как звон отдалëнной свирели,
Как моря играющий вал.
你憂鬱的眼睛在閃爍
澄明的嗓音在迴旋
仿如遠方傳來的笛歌
像海浪輕娛的舒捲
Мне стан твой понравился тонкий
И весь твой задумчивый вид,
А смех твой, и грустный и звонкий,
С тех пор в моëм сердце звучит.
我悅慕你窈窕的身影
和你那沉思的容儀
你愉快而清澈的笑聲
從此在我心中依依
В часы одинокие ночи
Люблю я, усталый, прилечь -
Я вижу печальные очи,
Я слышу весëлую речь;
在那深夜寂寞的時分
我喜歡慵倦地躺著
又聽見那愉快的笑聲
也浮現憂鬱的眼波
И грустно я так засыпаю,
И в грëзах неведомых сплю...
Люблю ли тебя - я не знаю,
Но кажется мне, что люблю!
惆悵,這樣惆悵地入眠
我走進了陌生的夢
愛不愛你?我未能斷言
但你已經在我心中
1950年代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版
俄國次男高音D. Hvorostovsky版
立陶宛男中音V. Prudnikovas版
格魯吉亞男高音T. Zaalishvili版
義大利男高音F. Tenelli版
V. Berezinsky吉他伴奏版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魔力
〈魔力〉(Malia)是一首義大利的藝術歌曲,由音樂家陶斯蒂(F. P. Tosti, 1846-1916)所作。陶斯蒂有不少歌曲如〈清澈的海〉(Marechiare)、〈飛吧,小夜曲〉(Vola O Serenata)等,一直是各大演唱會的保留曲目。相比之下,〈魔力〉就沒那麼著名了。2000年左右,美國有一個叫做Naspter的音樂平台,任由網友免費交換音樂。在那裡,我第一次聽到由巴西組合Sandy & Junior演唱的〈魔力〉(Malia)。女聲富於情感而略帶沙啞,而前奏、過門的曼陀鈴卻滿是古典氣息,令人想起義大利碧綠的海灘。真是奇妙的結合。Sandy & Junior以流行唱法演繹這首〈魔力〉,令人耳目一新。
藝術歌曲〈魔力〉被流行文化重新發掘,源自巴西的一個電視連續劇〈我們的土地〉(Terra Nostra),〈魔力〉被選為劇中插曲之一。此劇講述的是十九世紀初期,大量義大利移民來到巴西白手起家的故事。幾年前,我已在網上訂購此劇的原聲唱片,實在不同凡響。聽說此劇的畫面和劇情與音樂一樣美妙,在歐美大受歡迎。可惜華人世界大都只注意英語節目,故〈我們的土地〉一劇至今未見在台、港、大陸等地播放。惜哉!
Malia
魔力
Cosa c'era nel fior che m'hai dato?
forse un filtro, Un arcano poter?
Nel toccarlo, il mio core ha tremato,
m'ha l'olezzo turbato il pensier.
Nelle vaghe movenze, che ci hai?
Un'incanto vien forse con te?
Freme l'aria per dove tu vai,
spunta un fiore ove passa 'l tuo piè.
Freme l'aria per dove tu vai,
spunta un fiore ove passa 'l tuo piè.
花中你放了什麼來送我?
莫非古老法力的靈藥?
心在顫抖,當我輕輕觸摸,
馥郁花香攪動我思潮
這些浮華舉動意義何在?
大概就是你下的咒語?
你到何處,都會盪起氛埃
都有落花伴隨你步履
你到何處,都會盪起氛埃
都有落花伴隨你步履
Io non chiedo qual plaga beata
fino adesso soggiorno ti fu:
non ti chiedo se Ninfa, se Fata,
se una bionda parvenza sei tu!
Ma che c'è nel tuo sguardo fatale?
Cosa ci hai nel tuo magico dir?
Se mi guardi, un'ebbrezza m'assale,
Se mi parli, mi sento morir!
Se mi guardi, un'ebbrezza m'assale,
Se mi parli, mi sento morir!
我不問這是祝福?是咒辭?
因為如今你在我身邊
我不問你是神仙?是天使?
縱然你有金髮和碧眼
什麼藏於你魅惑聲音中?
什麼藏於致命的眼神?
當你看著我,我醉意濃濃
當你開口,我黯然消魂
當你看著我,我醉意濃濃
當你開口,我黯然消魂
Sandy & Júnior演唱版
Stefano Secco的美聲版
Carlos Zapien的美聲版
藝術歌曲〈魔力〉被流行文化重新發掘,源自巴西的一個電視連續劇〈我們的土地〉(Terra Nostra),〈魔力〉被選為劇中插曲之一。此劇講述的是十九世紀初期,大量義大利移民來到巴西白手起家的故事。幾年前,我已在網上訂購此劇的原聲唱片,實在不同凡響。聽說此劇的畫面和劇情與音樂一樣美妙,在歐美大受歡迎。可惜華人世界大都只注意英語節目,故〈我們的土地〉一劇至今未見在台、港、大陸等地播放。惜哉!
Malia
魔力
Cosa c'era nel fior che m'hai dato?
forse un filtro, Un arcano poter?
Nel toccarlo, il mio core ha tremato,
m'ha l'olezzo turbato il pensier.
Nelle vaghe movenze, che ci hai?
Un'incanto vien forse con te?
Freme l'aria per dove tu vai,
spunta un fiore ove passa 'l tuo piè.
Freme l'aria per dove tu vai,
spunta un fiore ove passa 'l tuo piè.
花中你放了什麼來送我?
莫非古老法力的靈藥?
心在顫抖,當我輕輕觸摸,
馥郁花香攪動我思潮
這些浮華舉動意義何在?
大概就是你下的咒語?
你到何處,都會盪起氛埃
都有落花伴隨你步履
你到何處,都會盪起氛埃
都有落花伴隨你步履
Io non chiedo qual plaga beata
fino adesso soggiorno ti fu:
non ti chiedo se Ninfa, se Fata,
se una bionda parvenza sei tu!
Ma che c'è nel tuo sguardo fatale?
Cosa ci hai nel tuo magico dir?
Se mi guardi, un'ebbrezza m'assale,
Se mi parli, mi sento morir!
Se mi guardi, un'ebbrezza m'assale,
Se mi parli, mi sento morir!
我不問這是祝福?是咒辭?
因為如今你在我身邊
我不問你是神仙?是天使?
縱然你有金髮和碧眼
什麼藏於你魅惑聲音中?
什麼藏於致命的眼神?
當你看著我,我醉意濃濃
當你開口,我黯然消魂
當你看著我,我醉意濃濃
當你開口,我黯然消魂
Sandy & Júnior演唱版
Stefano Secco的美聲版
Carlos Zapien的美聲版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就差一個頭位
Por una cabeza,這首由三十年代阿根廷探戈之王Carlos Gardel創作的探戈,至今依然深受歡迎。僅就電影而言,《女人香》、《真實謊言》中,Al Pacino和Arnold Schwarzenegger的表演就令人難忘。此曲由Gardel自創自演,歌詞將賽馬與愛情相提並論。情場如賭場,有不服輸的精神,就算這次因為些許失利而輸個清光,也不要氣餒,一定要捲土重來。阿根廷一詞,拉丁文的意思就是白銀。布宜諾斯艾里斯附近的銀礦吸引了大量的冒險客,而探戈中這種不服輸的賭徒心態,大概其來有自。因此,從眾多的探戈作品中,我常常聽出一絲英雄氣。至於在華人社會,如果勸人心存僥倖,似乎不合我們腳踏實地的民族性。但是,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也只不過是相對來說的。命運中的意外,總是太多了!
Por Una Cabeza
就差一個頭位
Por una cabeza de un noble potrillo
que justo en la raya afloja al llegar.
y que al regresar parece decir,
no olvides hermano,
vos sabes no hay que jugar.
就差一個頭位,小名駒的頭位
剛好就在賽道上搶先到達
好像對我說,當牠將頭回:
「不要忘了,兄弟,
你本不該把注押。」
Por una cabeza metejon de un dia
de aquella coqueta y risuena mujer
que al jurar sonriendo
el amor que esta mintiendo
quema en una hoguera todo mi querer.
就差一個頭位,整整一天對決
那些美女梨渦深淺的比賽
滿是謊言的愛情
她們都嫣然應承
就像一把火燃盡我的愛
por una cabeza,
todas las locuras
su boca que besa
borra la tristeza
calma la amargura.
就差一個頭位
那所有的瘋狂
她親吻的小嘴
凝固了憂傷
撫平了苦悲
por una cabeza
si ella me olvida
que importa perderme
mil veces la vida,
para que vivir.
就差一個頭位
若她遺忘了我
若她把我棄背
我再不願苟活
九死也無悔
Cuantos desenganos, por una cabeza
yo jure mil veces no vuelvo a insistir.
pero si un mirar me hiere al pasar,
su boca de fuego, otra vez, quiero besar.
就差一個頭位,多少次的失望
我曾信誓旦旦,不再執著勉強
但當她走過,眼波把我傷
她的紅唇如火,我只想重吻上
Basta de carreras, se acabo la timba
un final renido yo no vuelvo a ver!
pero si algun pingo llega a ser fija el domingo,
yo me juego entero, que le voy a hacer!
經歷多少對決,經歷多少賭注
我再不堪回首,結局那樣痛苦
但如果禮拜天,依然舉行新的比賽
我能做的還是賭上我全部
Carlos Gardel 原唱版
《女人香》版
《真實謊言》版
鋼琴演奏版
弦樂四重奏版
牧笛演奏版
小提琴演奏版
街頭藝人小提琴版
Por Una Cabeza
就差一個頭位
Por una cabeza de un noble potrillo
que justo en la raya afloja al llegar.
y que al regresar parece decir,
no olvides hermano,
vos sabes no hay que jugar.
就差一個頭位,小名駒的頭位
剛好就在賽道上搶先到達
好像對我說,當牠將頭回:
「不要忘了,兄弟,
你本不該把注押。」
Por una cabeza metejon de un dia
de aquella coqueta y risuena mujer
que al jurar sonriendo
el amor que esta mintiendo
quema en una hoguera todo mi querer.
就差一個頭位,整整一天對決
那些美女梨渦深淺的比賽
滿是謊言的愛情
她們都嫣然應承
就像一把火燃盡我的愛
por una cabeza,
todas las locuras
su boca que besa
borra la tristeza
calma la amargura.
就差一個頭位
那所有的瘋狂
她親吻的小嘴
凝固了憂傷
撫平了苦悲
por una cabeza
si ella me olvida
que importa perderme
mil veces la vida,
para que vivir.
就差一個頭位
若她遺忘了我
若她把我棄背
我再不願苟活
九死也無悔
Cuantos desenganos, por una cabeza
yo jure mil veces no vuelvo a insistir.
pero si un mirar me hiere al pasar,
su boca de fuego, otra vez, quiero besar.
就差一個頭位,多少次的失望
我曾信誓旦旦,不再執著勉強
但當她走過,眼波把我傷
她的紅唇如火,我只想重吻上
Basta de carreras, se acabo la timba
un final renido yo no vuelvo a ver!
pero si algun pingo llega a ser fija el domingo,
yo me juego entero, que le voy a hacer!
經歷多少對決,經歷多少賭注
我再不堪回首,結局那樣痛苦
但如果禮拜天,依然舉行新的比賽
我能做的還是賭上我全部
Carlos Gardel 原唱版
《女人香》版
《真實謊言》版
鋼琴演奏版
弦樂四重奏版
牧笛演奏版
小提琴演奏版
街頭藝人小提琴版
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有誰敢說:失戀的探戈
去年上學期,在「文學與音樂」課播放了阿根廷電影《情慾飛舞》(Tango, no me dejes nunca,港譯《探戈狂戀》)。有同學對片頭那首演唱版的探戈頗有興趣。那首作品叫做《有誰敢說》(Quién Hubiera Dicho),E. Sciammarella作曲,L. Amadori作詞,1932年面世。有趣的是,目前市面上發行的電影原聲帶竟然沒有收錄此曲,不知是否有版權上的問題?此片中文字幕只是大略翻譯了歌詞的內容,不算精準,自然也沒有顧及原詞的韻律。現謹將此曲試譯為中文。
探戈產生於阿根廷的低下階層,歌詞豪邁奔放,旋律恣肆不羈。以此曲而言,歌者愛上那位女子,只因她說了一句:「我厭倦了一切。」這句話雖然突兀,卻飽含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觸動了歌者心房的,正是這種卡門式的叛逆精神。然而,卡門的愛情又是一隻自由的小鳥。他們的愛情在不久後冷淡下來,以致他以歌舞美酒來麻醉自己,就毫不意外了。
Tango "Quién Hubiera Dicho" (1932)
Letra de Luis César Amadori
Música de E. Sciammarella
Qué cosas, hermano, que tiene la vida,
Yo no la quería cuando la encontré;
Hasta que una noche me dijo resuelta,
Ya estoy muy cansada de todo, y se fué.
Qué cosas, hermano, que tiene la vida,
Desde ese momento la empecé a querer.
那生命,老兄弟,怎麼會像這樣?
我並沒有愛她,當和她初遇
直到一天夜裡,她斷然對我講
我厭倦了一切,轉身就離去
那生命,老兄弟,怎麼會像這樣?
愛情就從那刻,一發難結局
Cuántos sacrificios hice pa' olvidarla,
En cuántos fandangos mi vida perdí;
Quién hubiera dicho que por su cariño
diera tan tumbos como los que dí.
He tirao la vida por los cafetines
pa' mostrarle a todos que ya la olvidé;
pero todo es grupo y al quedarme a solas,
he llorado, hermano, como una mujer.
費盡多少努力,只想把她忘記
多少狂歌痛舞,消殞我生命
如果有誰敢說,為她躓踣屢起
都不可能像我,坎坷無窮盡
為了向她顯示,我已忘掉一切
我把生命耗在,酒廊與歌榭
但我獨自一人,看到儷影翩翩
像個女人,兄弟,我淚光明滅
Dos años enteros la tuve a mi lado,
y nunca ni en sueños quererla pensé;
quién iba a decirme que loco yo un día,
la vida daría por verla otra vez.
Que cosas, hermano, que tiene la vida,
si somos muy flojos entrando a querer.
我們廝守相伴,前後整整兩年
就算夢中也想,怎樣把她愛
誰能來告訴我,有天我若瘋顛
命運可會讓我,再見她一回
那生命,老兄弟,怎麼會像這樣?
我們多麼可憐,墮入了戀愛
Cuántos sacrificios hice pa' olvidarla,
en cuántos fandangos mi vida perdí;
Quién hubiera dicho que por su cariño
diera tan tumbos como los que dí.
......
Qué cosas, hermano, que tiene la vida,
desde aquella noche la empecé a querer.
費盡多少努力,只想把她忘記
多少狂歌痛舞,消殞我生命
如果有誰敢說,為她躓踣屢起
……
都不可能像我,坎坷無窮盡
那生命,老兄弟,怎麼會像這樣?
愛情就從那刻,一發難結局
Julio Sosa演唱版(從4:10開始)
Adiana Varela演唱版
Hernan Salas 演唱版)
探戈產生於阿根廷的低下階層,歌詞豪邁奔放,旋律恣肆不羈。以此曲而言,歌者愛上那位女子,只因她說了一句:「我厭倦了一切。」這句話雖然突兀,卻飽含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觸動了歌者心房的,正是這種卡門式的叛逆精神。然而,卡門的愛情又是一隻自由的小鳥。他們的愛情在不久後冷淡下來,以致他以歌舞美酒來麻醉自己,就毫不意外了。
Tango "Quién Hubiera Dicho" (1932)
Letra de Luis César Amadori
Música de E. Sciammarella
Qué cosas, hermano, que tiene la vida,
Yo no la quería cuando la encontré;
Hasta que una noche me dijo resuelta,
Ya estoy muy cansada de todo, y se fué.
Qué cosas, hermano, que tiene la vida,
Desde ese momento la empecé a querer.
那生命,老兄弟,怎麼會像這樣?
我並沒有愛她,當和她初遇
直到一天夜裡,她斷然對我講
我厭倦了一切,轉身就離去
那生命,老兄弟,怎麼會像這樣?
愛情就從那刻,一發難結局
Cuántos sacrificios hice pa' olvidarla,
En cuántos fandangos mi vida perdí;
Quién hubiera dicho que por su cariño
diera tan tumbos como los que dí.
He tirao la vida por los cafetines
pa' mostrarle a todos que ya la olvidé;
pero todo es grupo y al quedarme a solas,
he llorado, hermano, como una mujer.
費盡多少努力,只想把她忘記
多少狂歌痛舞,消殞我生命
如果有誰敢說,為她躓踣屢起
都不可能像我,坎坷無窮盡
為了向她顯示,我已忘掉一切
我把生命耗在,酒廊與歌榭
但我獨自一人,看到儷影翩翩
像個女人,兄弟,我淚光明滅
Dos años enteros la tuve a mi lado,
y nunca ni en sueños quererla pensé;
quién iba a decirme que loco yo un día,
la vida daría por verla otra vez.
Que cosas, hermano, que tiene la vida,
si somos muy flojos entrando a querer.
我們廝守相伴,前後整整兩年
就算夢中也想,怎樣把她愛
誰能來告訴我,有天我若瘋顛
命運可會讓我,再見她一回
那生命,老兄弟,怎麼會像這樣?
我們多麼可憐,墮入了戀愛
Cuántos sacrificios hice pa' olvidarla,
en cuántos fandangos mi vida perdí;
Quién hubiera dicho que por su cariño
diera tan tumbos como los que dí.
......
Qué cosas, hermano, que tiene la vida,
desde aquella noche la empecé a querer.
費盡多少努力,只想把她忘記
多少狂歌痛舞,消殞我生命
如果有誰敢說,為她躓踣屢起
……
都不可能像我,坎坷無窮盡
那生命,老兄弟,怎麼會像這樣?
愛情就從那刻,一發難結局
Julio Sosa演唱版(從4:10開始)
Adiana Varela演唱版
Hernan Salas 演唱版)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再見吧愛人(義大利懷舊歌曲試譯)
近讀林下MM網文,得知才女的義大利文突飛猛進。我自從十年前副修這種語言後,歲月憂忽,至今連生活用語都未必能應付,思之實在慚愧。回想當年課上,Dr. Gritti教我們的第一首義大利歌曲就是Ciao Ciao Bambina。此曲歌詞淺顯,旋律優美,至今琅琅上口。藉此機會翻譯成中文,也算拋磚引玉吧。其中「Piove piove sul nostro amor」一句最難翻譯,要對應成精簡的中文,我毫無辦法。還望林下MM有以教我。一笑。
Piove (ciao ciao bambina)
雨(再見吧愛人)
Domenico Modugno - Johnny Dorelli
D.Modugno - D.Verde - D.Modugno
(1959)
Mille violini suonati dal vento
Tutti i colori dell'arcobaleno
Vanno a fermare una pioggia d'argento
Ma piove, piove sul nostro amor
千把小提琴迎風著在奏演
天上的彩虹那顏色多鮮艷
漸漸停息了銀白色的雨點
雨下吧,下吧,灑落愛意
Ciao, ciao, bambina, un bacio ancora
E poi per sempre ti perderò
Come una fiaba, l'amore passa:
C'era una volta poi non c'è più
再見吧愛人,重給我一吻
今後我永遠,會失去你
像一個童話,愛情已消殞
永遠不再有,愛是唯一
Cos'è che trema sul tuo vicino
È pioggia o pianto dimmi cos'è
Vorrei trovare parole nuove
Ma piove, piove sul nostro amor
在你的身邊,什麼在顫抖?
是雨點還是你的嘆息?
我只想找尋話語來開口
雨下吧,下吧,涼透愛意
Ciao, ciao, bambina, non ti voltare
Non posso dirti rimani ancor
Vorrei trovare parole nuove
Ma piove, piove sul nostro amor
再見吧愛人,我不會回眸
我難請求你,與我相依
我只想找尋話語來開口
雨下吧,下吧,淋熄愛意
演唱版 法文版
Piove (ciao ciao bambina)
雨(再見吧愛人)
Domenico Modugno - Johnny Dorelli
D.Modugno - D.Verde - D.Modugno
(1959)
Mille violini suonati dal vento
Tutti i colori dell'arcobaleno
Vanno a fermare una pioggia d'argento
Ma piove, piove sul nostro amor
千把小提琴迎風著在奏演
天上的彩虹那顏色多鮮艷
漸漸停息了銀白色的雨點
雨下吧,下吧,灑落愛意
Ciao, ciao, bambina, un bacio ancora
E poi per sempre ti perderò
Come una fiaba, l'amore passa:
C'era una volta poi non c'è più
再見吧愛人,重給我一吻
今後我永遠,會失去你
像一個童話,愛情已消殞
永遠不再有,愛是唯一
Cos'è che trema sul tuo vicino
È pioggia o pianto dimmi cos'è
Vorrei trovare parole nuove
Ma piove, piove sul nostro amor
在你的身邊,什麼在顫抖?
是雨點還是你的嘆息?
我只想找尋話語來開口
雨下吧,下吧,涼透愛意
Ciao, ciao, bambina, non ti voltare
Non posso dirti rimani ancor
Vorrei trovare parole nuove
Ma piove, piove sul nostro amor
再見吧愛人,我不會回眸
我難請求你,與我相依
我只想找尋話語來開口
雨下吧,下吧,淋熄愛意
演唱版 法文版
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我還想繼續自由飛翔:俄國版星光大道
人們說愛情可以天長地久,但想過得轟轟烈烈一點,還是得趁年輕。問題每每在於:有多少錢,才有多少浪漫。從男生的角度來說,如果你不是青年Elite或小開,想長期以製造浪漫的方法維繫與女友的關係,恐怕不切實際。從女生的角度來說,當你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極度浪漫的環境時,男主角的年紀卻常常跟妳老爸不相伯仲(當然,對於喜歡成熟男人味或有Electra Complex的MM而言則是得其所哉)。我們恭逢高度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村上春樹語),這種吊詭幾乎放諸全球而皆準。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我們往往會發現在遙遠的地方也有著跟身邊的情形類似之處。前些日子看新聞,得知俄國也在舉辦臺灣星光大道或大陸超女之類的比賽,於是上Youtube搜尋,倒真被我找到一個從2002年俄國才藝節目「星光工場」比賽脫穎而出的女子組合,叫做Fabrika。Fabrika在俄文是「工廠」之意,給人一種死板板冷冰冰的感覺,但裡面三個小MM――Sati、Irina和Alexandra,花枝招展不說,唱功也不錯。最值得稱許的是,她們的唱腔雖然深受歐美流行音樂的影響,但那些原創的歌曲都還保持了俄國本身的民族特色。臺灣近年高呼「本土化」,大陸也一直說要發揚傳統文化,但兩地流行樂壇的作品中,本土、傳統的元素的比例與Fabrika相較,似乎仍有愧色。
在此選一首Fabrika的作品――「廖力」(Lyolik)來欣賞(歌詞還是由我翻譯成中文)。這首歌旋律上帶有俄國味,卻是Cha cha節奏,其中還有一段Rapp,非常生動(如把坐飛機的謔稱為「見習生」,與男友擁抱的戲稱為「指壓生」)。曲中的廖力、薩雅、帕士卡分別是三位MM的男友(真真假假沒精神考證)。三個女生對男友表達的心聲就是:「雖然我愛你,但結婚不要提。我還想繼續自由飛翔。」從前都是女生陪男友愛情長跑,現在倒是反過來,由男生催促女友成婚了。不過再看後面的Rapp,女生喜歡名車法拉利,男生的錢只夠去劃艇;女生想去法國的尼斯、坎城,男生的錢只夠去俄國黑海之濱的索契。香港不也有個老掉牙的笑話嗎?情人節我陪你到澳洲去玩――澳門加長洲。世界就是如此。不過,三位MM只要求現在可以自由地飛飛就好,沒說你窮我就不要你了,可見對愛情還是滿忠實的。所以,奉勸各位男生,好好為未來打拼吧,讓女生在寶貴的青春中當當自由的小鳥,別那麼快強迫她回家當妳的黃臉婆。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真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Лелик
廖力(現場版1 現場版2)
Крутится земля вокруг своей оси
Ну а мне, двадцать лет
У подъезда просигналило такси
И тебе скажу я снова нет
Вновь меня уносит в небо самолет
Я тебе кричу алло алло о о о
Лелик, солнце
Я тебя люблю, но замуж не пойду
Ты слышишь
Лелик, солнце
Я немножко полетать хочу
地球隨著一條軸心在旋繞
而我已二十歲
大門前把一輛計程車來叫
對你說啥我還是不會
天上飛機再次來把我帶走
對著你我喊:Hallo, hallo o o
廖力,太陽
雖然我愛你,但結婚不要提
你聽著
廖力,太陽
我還想繼續自由飛翔
Ты меня опять до дома провожал
Обнимал, целовал
И достать луну мне с неба обещал
Только, чтоб сказала тебе "да"
Ты уж извини, но у меня дела
Ты мне позвони, пока пока а
Саня, солнце,
Я тебя люблю, но замуж не пойду
Ты слышишь
Саня, солнце
Я немножко погулять хочу
你再一次陪伴著我回到家
又親吻,又擁抱
你答應要為我把月亮摘下
我只淡淡對你說聲「好」
請你原諒,我還有事情要辦
請對我說聲再見、再見
薩雅,太陽
雖然我愛你,但結婚不要提
你聽著
薩雅,太陽
我還想繼續自由晃蕩
Тренажер, массажер, никчему ухажер
И на душе должен быть только позитив и мажор
А страданья, переживанья - это лишний стресс
И если, что-то есть по делу, то пришли SMS
Пашка, солнце,
Я тебя люблю, но замуж не пойду
Ты слышишь
Пашка, солнце
Я тебе потом перезвоню
見習生,指壓生,甚麼浪蝶狂蜂
我們大家心理需要正面還需要平衡
那些經歷那些悲戚全都是自找
假如真的出了事,簡訊自然就會到
帕士卡,太陽
雖然我愛你,但結婚不要提
你聽著
帕士卡,太陽
遲些再跟你把電話講
Лелик хороший
И Паша тоже
Саня добрый
Я упряма просто ужас
Он любит скутер
А я Ferrari
Когда он шутит
Я умираю
廖力你真好
帕沙也一樣
薩雅親愛的
我真頑固也真恐怖
他喜歡遊艇
我愛法拉利
當他開玩笑
我都快死掉
Ты едешь в Ниццу
Мы едем в Канны
Ты хочешь очень?
Да я не знаю
你要去尼斯
我們去康城
你也很想去?
噢,我不知道
А может ну их
Да и в Сочи махнем, а?
Да потому что нам не скучно втроем
也許他們只
想去索契玩一玩?
我們三個一起才不會悶翻
Лелик, солнце
廖力,太陽
Саня, солнце
薩雅,太陽
Пашка, солнце
帕士卡,太陽
Лелик, солнце
廖力,太陽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我們往往會發現在遙遠的地方也有著跟身邊的情形類似之處。前些日子看新聞,得知俄國也在舉辦臺灣星光大道或大陸超女之類的比賽,於是上Youtube搜尋,倒真被我找到一個從2002年俄國才藝節目「星光工場」比賽脫穎而出的女子組合,叫做Fabrika。Fabrika在俄文是「工廠」之意,給人一種死板板冷冰冰的感覺,但裡面三個小MM――Sati、Irina和Alexandra,花枝招展不說,唱功也不錯。最值得稱許的是,她們的唱腔雖然深受歐美流行音樂的影響,但那些原創的歌曲都還保持了俄國本身的民族特色。臺灣近年高呼「本土化」,大陸也一直說要發揚傳統文化,但兩地流行樂壇的作品中,本土、傳統的元素的比例與Fabrika相較,似乎仍有愧色。
在此選一首Fabrika的作品――「廖力」(Lyolik)來欣賞(歌詞還是由我翻譯成中文)。這首歌旋律上帶有俄國味,卻是Cha cha節奏,其中還有一段Rapp,非常生動(如把坐飛機的謔稱為「見習生」,與男友擁抱的戲稱為「指壓生」)。曲中的廖力、薩雅、帕士卡分別是三位MM的男友(真真假假沒精神考證)。三個女生對男友表達的心聲就是:「雖然我愛你,但結婚不要提。我還想繼續自由飛翔。」從前都是女生陪男友愛情長跑,現在倒是反過來,由男生催促女友成婚了。不過再看後面的Rapp,女生喜歡名車法拉利,男生的錢只夠去劃艇;女生想去法國的尼斯、坎城,男生的錢只夠去俄國黑海之濱的索契。香港不也有個老掉牙的笑話嗎?情人節我陪你到澳洲去玩――澳門加長洲。世界就是如此。不過,三位MM只要求現在可以自由地飛飛就好,沒說你窮我就不要你了,可見對愛情還是滿忠實的。所以,奉勸各位男生,好好為未來打拼吧,讓女生在寶貴的青春中當當自由的小鳥,別那麼快強迫她回家當妳的黃臉婆。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真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Лелик
廖力(現場版1 現場版2)
Крутится земля вокруг своей оси
Ну а мне, двадцать лет
У подъезда просигналило такси
И тебе скажу я снова нет
Вновь меня уносит в небо самолет
Я тебе кричу алло алло о о о
Лелик, солнце
Я тебя люблю, но замуж не пойду
Ты слышишь
Лелик, солнце
Я немножко полетать хочу
地球隨著一條軸心在旋繞
而我已二十歲
大門前把一輛計程車來叫
對你說啥我還是不會
天上飛機再次來把我帶走
對著你我喊:Hallo, hallo o o
廖力,太陽
雖然我愛你,但結婚不要提
你聽著
廖力,太陽
我還想繼續自由飛翔
Ты меня опять до дома провожал
Обнимал, целовал
И достать луну мне с неба обещал
Только, чтоб сказала тебе "да"
Ты уж извини, но у меня дела
Ты мне позвони, пока пока а
Саня, солнце,
Я тебя люблю, но замуж не пойду
Ты слышишь
Саня, солнце
Я немножко погулять хочу
你再一次陪伴著我回到家
又親吻,又擁抱
你答應要為我把月亮摘下
我只淡淡對你說聲「好」
請你原諒,我還有事情要辦
請對我說聲再見、再見
薩雅,太陽
雖然我愛你,但結婚不要提
你聽著
薩雅,太陽
我還想繼續自由晃蕩
Тренажер, массажер, никчему ухажер
И на душе должен быть только позитив и мажор
А страданья, переживанья - это лишний стресс
И если, что-то есть по делу, то пришли SMS
Пашка, солнце,
Я тебя люблю, но замуж не пойду
Ты слышишь
Пашка, солнце
Я тебе потом перезвоню
見習生,指壓生,甚麼浪蝶狂蜂
我們大家心理需要正面還需要平衡
那些經歷那些悲戚全都是自找
假如真的出了事,簡訊自然就會到
帕士卡,太陽
雖然我愛你,但結婚不要提
你聽著
帕士卡,太陽
遲些再跟你把電話講
Лелик хороший
И Паша тоже
Саня добрый
Я упряма просто ужас
Он любит скутер
А я Ferrari
Когда он шутит
Я умираю
廖力你真好
帕沙也一樣
薩雅親愛的
我真頑固也真恐怖
他喜歡遊艇
我愛法拉利
當他開玩笑
我都快死掉
Ты едешь в Ниццу
Мы едем в Канны
Ты хочешь очень?
Да я не знаю
你要去尼斯
我們去康城
你也很想去?
噢,我不知道
А может ну их
Да и в Сочи махнем, а?
Да потому что нам не скучно втроем
也許他們只
想去索契玩一玩?
我們三個一起才不會悶翻
Лелик, солнце
廖力,太陽
Саня, солнце
薩雅,太陽
Пашка, солнце
帕士卡,太陽
Лелик, солнце
廖力,太陽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祖父寫的論文
念博士班時,有次遇見兩個傳教的學生,問我日子過得寂不寂寞。我回答:「我有五千年的人作伴,何來寂寞?」從事文史研究工作,一方面要對古人懷抱感情,才能進入他們的世界;一方面又不能偏執於這份感情,思維才能客觀清醒。而在研究的過程中,又往往不得不全情投入,因此把身畔的親情、友情、愛情拋到一邊。納蘭性德云:「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從事此業越久,越能體悟這番話的涵義。
不過,無論如何「太上忘情」,還是有例外的時候。今天下午,應香港學弟之請,到國圖影印資料。習慣性地從書架上拿下一冊塵封的期刊合訂本,又習慣性地翻開它,我的心臟抽搐了一下――這是一種從事研究工作以來不曾有過的感覺。我發現,那篇論文的作者是我的祖父。我從來不知道,祖父寫過這樣一篇論文:〈低度開發國家與經濟發展〉。論文刊印的時候,臺灣還是「低度開發國家」。一絲淚意,兔起鶻落。
我是由重慶南路經凱達格蘭大道來到國圖的。穿過凱道時,遙見總統府外懸掛著「解嚴二十週年」字樣的大幅布條。祖父去世於解嚴那年,轉眼也即將二十載了。還記得祖父每次來香港,都會到羅湖橋邊遠眺。但在他有生之年,都未能跨過這座小橋。解嚴,其來何遲!
孩提之際,我在香港,祖父在臺灣。我對於這位老人家既陌生、又熟悉。跟他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他的許多故事卻一直為父親所樂道。民國二十七年,祖父以全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績入讀昆明西南聯大化學系。抗戰勝利後,又取得南京中央大學經濟系的學位。三十八年來臺後執教於高雄中學,負責高中英文。我出世時,祖父已轉往一所學院任職。
從牙牙學語開始,父親就常教我背詩,講歷史故事給我聽。到了小學三四年級,詩背了不少,歷朝帝繫大抵也記憶不爽。在理工科出身的父親看來,他兒子的文化涵養已具規模,可以「見好就收」了。但是,遠在臺灣的祖父卻不以為然。他寄來三本書,要我好好研讀:《古文觀止》、《中國文學史》、《納氏英文法》。不久,祖父更抽空到港,送我一本《論語》。他說:「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中華文化會在世界上大放異彩。你背誦的那些詩詞、古文只是皮毛而已,先秦典籍才是中華文化的根本,我希望你能熟讀。你就從這本《論語》開始,每天背誦一句,久而久之,自然能理解其中的義理。」
半年之後,祖父來信問我《論語》背了多少,我回答說只背了三句。所謂三句,乃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哪能算三句?今日回想,猶覺汗顏。我的回答無疑令祖父頗為失望。他寫了一封長信給我,拈出不少《論語》中的警句,且細細解說其中的妙諦。而我卻依然故我,不為所動。
那年秋天,祖父隨團到美國旅行,猝爾在中秋節那天去世。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令我改變了許多。在準備小學畢業試之餘,我開始如飢似渴地閱讀、背誦《論》、《孟》、《詩》、《書》,真有點「焚膏繼晷」的態勢。這一切一切,顯然出於愧疚後的補償心理。在這種心理下,也許你會取得一些立竿見影的成效,但是副作用也如影隨形。比如說,孔子的身影在我心目中逐漸籠上了一圈神聖不可侵犯的光暈。當我如願以償地考入一所名牌中學,更糟糕的事還在後面。這所聖公會創辦的男校,重英輕中,重耶輕儒,重理輕文;加上十來歲正是叛逆的年紀,我對孔子及傳統文化的敬意如鐘擺般擺向了另一個極端。時光流逝,我對祖父的懷念也隨著孔子光暈的黯淡而黯淡了。
高中念理科,數學成績一向不賴。大學念商科,卻十分厭惡會計學與財務學。在我看來,財務會計只是一種技術而已。做一條幾何證明題,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偉大、造化的玄妙;把Debit、Credit兩邊平衡,對於我來說卻沒有絲毫成功感。大約在此時,我讀到一本書。書中,作者暢遊東西方哲學諸境界,最後則皈依上帝。不過故事最令我感動的,並非跪倒在耶和華腳下的一刻。那一幕的主角是孔子:烏雲密佈,雷雨交加。孔子帶領著他的弟子,義無反顧地穿越著漆黑的森林。他要道濟天下之溺。作者問嚮導天使:孔子難道不知道他只是一個凡人嗎?區區凡人,有何能耐去挽狂瀾於既倒?天使回答:孔子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讀到這裡,不由回憶起遺忘得只剩下片段的《論語》,我領悟到:孔子是人,不是神。因為他是人,所以有一種天真而善良的執著。因為他不是神,所以經得起千百年的嘻笑怒罵。有的宗教看到了人類的罪惡,孔子卻看到了人類的美善。有的宗教以他力來迫使信眾不要犯罪,孔子卻請大家運用己力,去不善而就善。你不必拜孔子為上帝,因為他只是你的老師和朋友。
就在這一剎那,懂得了《論語》,也懂得了祖父。於是我決定報考中文系研究所。來到中文系碩士班的第二天,便有幸結識來自臺大的吳老師。閒聊之間,竟發現吳老師當年就讀雄中時,英文科老師正是祖父!於是,我成了吳老師的指導學生,碩士班、博士班,一直忝列門墻……
今天,在國家圖書館,無意讀到祖父寫的論文,依然感受得到他對尚處於「低度開發國家」階段的臺灣的關懷,以及為臺灣社會找尋出路的焦慮之情。這份熱情,與他對中華文化的使命感是一體的。誠如父親所言,論聰明才智、讀書能力,我們三代人是每下愈況。但可幸的是,祖父留下來的這份使命感,不再是我童年幻想中加在我背上的包袱,而是從我兩脅生出的雙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不過,無論如何「太上忘情」,還是有例外的時候。今天下午,應香港學弟之請,到國圖影印資料。習慣性地從書架上拿下一冊塵封的期刊合訂本,又習慣性地翻開它,我的心臟抽搐了一下――這是一種從事研究工作以來不曾有過的感覺。我發現,那篇論文的作者是我的祖父。我從來不知道,祖父寫過這樣一篇論文:〈低度開發國家與經濟發展〉。論文刊印的時候,臺灣還是「低度開發國家」。一絲淚意,兔起鶻落。
我是由重慶南路經凱達格蘭大道來到國圖的。穿過凱道時,遙見總統府外懸掛著「解嚴二十週年」字樣的大幅布條。祖父去世於解嚴那年,轉眼也即將二十載了。還記得祖父每次來香港,都會到羅湖橋邊遠眺。但在他有生之年,都未能跨過這座小橋。解嚴,其來何遲!
孩提之際,我在香港,祖父在臺灣。我對於這位老人家既陌生、又熟悉。跟他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他的許多故事卻一直為父親所樂道。民國二十七年,祖父以全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績入讀昆明西南聯大化學系。抗戰勝利後,又取得南京中央大學經濟系的學位。三十八年來臺後執教於高雄中學,負責高中英文。我出世時,祖父已轉往一所學院任職。
從牙牙學語開始,父親就常教我背詩,講歷史故事給我聽。到了小學三四年級,詩背了不少,歷朝帝繫大抵也記憶不爽。在理工科出身的父親看來,他兒子的文化涵養已具規模,可以「見好就收」了。但是,遠在臺灣的祖父卻不以為然。他寄來三本書,要我好好研讀:《古文觀止》、《中國文學史》、《納氏英文法》。不久,祖父更抽空到港,送我一本《論語》。他說:「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中華文化會在世界上大放異彩。你背誦的那些詩詞、古文只是皮毛而已,先秦典籍才是中華文化的根本,我希望你能熟讀。你就從這本《論語》開始,每天背誦一句,久而久之,自然能理解其中的義理。」
半年之後,祖父來信問我《論語》背了多少,我回答說只背了三句。所謂三句,乃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哪能算三句?今日回想,猶覺汗顏。我的回答無疑令祖父頗為失望。他寫了一封長信給我,拈出不少《論語》中的警句,且細細解說其中的妙諦。而我卻依然故我,不為所動。
那年秋天,祖父隨團到美國旅行,猝爾在中秋節那天去世。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令我改變了許多。在準備小學畢業試之餘,我開始如飢似渴地閱讀、背誦《論》、《孟》、《詩》、《書》,真有點「焚膏繼晷」的態勢。這一切一切,顯然出於愧疚後的補償心理。在這種心理下,也許你會取得一些立竿見影的成效,但是副作用也如影隨形。比如說,孔子的身影在我心目中逐漸籠上了一圈神聖不可侵犯的光暈。當我如願以償地考入一所名牌中學,更糟糕的事還在後面。這所聖公會創辦的男校,重英輕中,重耶輕儒,重理輕文;加上十來歲正是叛逆的年紀,我對孔子及傳統文化的敬意如鐘擺般擺向了另一個極端。時光流逝,我對祖父的懷念也隨著孔子光暈的黯淡而黯淡了。
高中念理科,數學成績一向不賴。大學念商科,卻十分厭惡會計學與財務學。在我看來,財務會計只是一種技術而已。做一條幾何證明題,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偉大、造化的玄妙;把Debit、Credit兩邊平衡,對於我來說卻沒有絲毫成功感。大約在此時,我讀到一本書。書中,作者暢遊東西方哲學諸境界,最後則皈依上帝。不過故事最令我感動的,並非跪倒在耶和華腳下的一刻。那一幕的主角是孔子:烏雲密佈,雷雨交加。孔子帶領著他的弟子,義無反顧地穿越著漆黑的森林。他要道濟天下之溺。作者問嚮導天使:孔子難道不知道他只是一個凡人嗎?區區凡人,有何能耐去挽狂瀾於既倒?天使回答:孔子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讀到這裡,不由回憶起遺忘得只剩下片段的《論語》,我領悟到:孔子是人,不是神。因為他是人,所以有一種天真而善良的執著。因為他不是神,所以經得起千百年的嘻笑怒罵。有的宗教看到了人類的罪惡,孔子卻看到了人類的美善。有的宗教以他力來迫使信眾不要犯罪,孔子卻請大家運用己力,去不善而就善。你不必拜孔子為上帝,因為他只是你的老師和朋友。
就在這一剎那,懂得了《論語》,也懂得了祖父。於是我決定報考中文系研究所。來到中文系碩士班的第二天,便有幸結識來自臺大的吳老師。閒聊之間,竟發現吳老師當年就讀雄中時,英文科老師正是祖父!於是,我成了吳老師的指導學生,碩士班、博士班,一直忝列門墻……
今天,在國家圖書館,無意讀到祖父寫的論文,依然感受得到他對尚處於「低度開發國家」階段的臺灣的關懷,以及為臺灣社會找尋出路的焦慮之情。這份熱情,與他對中華文化的使命感是一體的。誠如父親所言,論聰明才智、讀書能力,我們三代人是每下愈況。但可幸的是,祖父留下來的這份使命感,不再是我童年幻想中加在我背上的包袱,而是從我兩脅生出的雙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國語中的上海話詞彙
今晚與陽春白雪兄共晉宵夜,談及國語中的源自上海話的詞彙。根據我的印象,香港的廣東話吸收了不少上海詞彙,而臺灣國語中的上海詞彙又比大陸普通話多。這大概是江浙人士在臺港的影響遠較北京為甚之故。現僅就記憶所及,隨手拈出幾個例子,望陽春兄參詳指正。
﹙一﹚狗屁倒灶
《國語辭典》「狗屁倒灶」條云:「比喻胡言亂語,行為亂七八糟。」「狗屁」者,胡言亂語也,此眾所週知。而「倒灶」在上海話中則是倒運之意。舉例而言,大熱門馬失前蹄,就叫做「大熱倒灶」。既然走霉運,諸事不順,行為自然就亂七八糟。
﹙二﹚卡油
《孟子》云「五十者可以食肉」,還只是豐年才有的情景。以前物質生活貧乏,人們多為素食者,營養不足。吃飯時能有一點豬油抹嘴,已經了不得了。故「卡油」者,佔小便宜也。「卡」字是在模擬讀音,正確的寫法是「揩」。上海話中,「揩」正唸作「卡」。
﹙三﹚拆爛污
「拆」也可唸作「車」,二者都是模擬上海話的發音。上海話中,「拆」乃排泄之意。而「爛污」者,乃國語所謂「稀屎」也。廣東人把腹瀉稱為「爆石」,驚天動地、不受控制之狀,可想而知。而善後工作,比起正常情況也需多花工夫處理。因此「拆爛污」者,專指做事不顧後果、有頭無尾、不負責任。而風流放蕩之女性,上海人亦斥之為「爛污貨」。
﹙四﹚翹辮子
梟首示眾之法,自古就有。觀「懸」的本字「縣」的結構,左為反首,右從「糸」,正是用繩倒懸首級之義。滿人入關後為掌控漢人,厲行薙髮政策,有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語。男性無分滿漢,薙髮之餘,還須在腦後編一豚尾。泱泱華夏之衣冠,竟然如是這般三百年。如果斷去髮辮,則係自絕於天朝上國,若非亂黨,即是假洋鬼子。當然,雞鳴狗盜之輩而保持上國衣冠的也比比皆是,不然怎麼掩護自己去作奸犯科呢?但是,這些人一旦被梟首示眾,腦袋必然是用辮子懸起來,連麻繩的成本都節省了。久而久之,「翹辮子」在上海話就成了死亡的戲謔語。照理來說,華人忌諱不得善終。而「翹辮子」之義竟由「惡終」擴充至一切死亡的類型,亦可謂神奇矣。直到現在,每當用到此詞,人們常會翹起大拇指向後一甩,此即模仿梟首懸辮之狀也。
﹙五﹚十三點
上海話中,「十三點」一詞大抵為婦女用語,而所形容者亦以女性為主。《國語辭典》「十三點」條云:「形容人言行舉止瘋瘋顛顛、不夠端莊。」瘋瘋顛顛、不夠端莊,為何稱為「十三點」?說法有好幾種,現略舉之。
1)英語hysteria(歇斯底里)的音譯。歇斯底里者病發時往往瘋狂急躁,口齒不清。
2)「痴」字有十三畫,故上海人「十三點」隱射之。
3) 上海海關鐘樓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如下午四時,鐘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儘管計時可以用二十四進制,但敲鐘至多只有十二下。假如敲出十三響,自然是有毛病。
﹙六﹚吃豆腐
《國語辭典》「吃豆腐」條云:「戲謔他人,多以自占便宜或使人難堪為目的。今多用於男對女的調戲。」也有人說,「吃豆腐」近乎現代所謂「性騷擾」。「使人難堪」也好,「性騷擾」也好,話都說得有點重。用英文「flirt」一詞對應「吃豆腐」,最為貼切。無論在口頭上還是手頭上佔便宜,都叫做「吃豆腐」。舊日豆腐店常以老闆娘掌櫃臺,「豆腐西施」之美譽,至今尚聞。「豆腐西施」在招徠顧客時無論有否賣弄風情,自然都會引得不少男人去店中「吃豆腐」。想想卓文君當壚的故事就知道。
﹙七﹚癟三
《國語辭典》「癟三」條云:「吳語。指流氓、無賴。」此詞來自洋涇濱英語「Begsay」或「Pity Cents」。「Begsay」者,beggar也,乞丐也。而「Pity Cents」讀作「癟的生斯」,意謂窮得一分錢都沒有。窮光蛋為什麼就是流氓呢?農業時代,人們安土重遷。而一旦發生災荒,只好留離他鄉,淪為流民﹙流氓﹚。這些流民因為無法存活,於是往往放棄道德操守,無所不為。《孟子》云:「苟無恆產,便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民生問題,可不慎哉!
﹙八﹚人來瘋
《國語辭典》「人來瘋」條云:「在客人面前故意胡鬧頑皮。多指小孩而言。」此語亦來自上海。十九世紀後期開始,上海成為中國最先進的城市,世界不少高科技引進中國,都是由上海率先登陸,因此這些科技產品的命名,也往往由上海人完成。當時一批有「automatic」之效的產品都以「自來」二字冠之。如「自來水」一詞,至今尚沿用不替。「自來火」者,或指煤氣,或指火柴。「自來血」者,西洋所產的補血藥丸也。「自來風」者,今日所謂電風扇也。自來風當然比手搖扇先進,而比自來風更先進的,則稱為「人來風」。「人來風」者,感應電扇也。今日某感應冷氣之電視廣告云:「動就冷,不動就省。」正是此理。而「風」、「瘋」同音,故「人來風」又引申出「人來瘋」一詞。時至今日,大家仍常用「人來瘋」一詞,而「人來風」之義,則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被遺忘了。
﹙九﹚不搭軋
「不搭軋」者,毫無關係也。「軋」唸作ㄍㄚ﹙gā﹚,乃模擬上海話中「界」字之音。搭界,望文生義,就是沾邊之義。不搭界,自然就毫無關係了。
﹙十﹚癌
《國語辭典》「癌」條云:「動物體內的細胞因發生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一種惡性腫瘤。其對周圍組織具有高度浸潤傷害性,使病灶發生轉移,並引起惡病質,而導致死亡。」注音有二,一為「ㄧㄢˊ」﹙yán﹚,一為「ㄞˊ」﹙ái﹚。「癌」字從「喦」得聲,故「ㄧㄢˊ」為其本音。上海話中,「癌」、「喦」都唸作「ㄝˊ」﹙é﹚,發音跟國語的「ㄞˊ」﹙ái﹚頗為接近。如今大家都從上海話把「癌」唸作「ㄞˊ」,主要為了避免與同音的「炎」字混淆而產生誤會。
﹙十一﹚翻譯詞舉隅
上海接受西方文化早,因此不少外來詞都是通過上海話進入中文的。現略舉數例如下:
1) 沙發﹙sofa﹚,上海話唸作:ㄙㄨ ㄈㄚ・ (su fa)
2) 派對﹙party﹚,上海話唸作:ㄆㄚ ㄉㄝ・ (pa dê)
3) 白脫﹙butter﹚,上海話唸作:ㄅㄜ ㄊㄜ・ (be te)
4) 太妃糖﹙toffee﹚,上海話唸作:ㄊㄚ ㄈー・ (ta fi)
5) 好萊塢﹙Hollywood﹚,上海話唸作:ㄏㄛˇ ㄌㄝ ㄨ・ (ho lê wu)
6) 百老匯﹙Broadway﹚,上海話唸作:ㄅㄜˇ ㄌㄛ ㄨㄝ・ (be lo wê)
7) 羅宋﹙Russian﹚,上海話唸作:ㄌㄨ ㄙㄨㄥ・ (lu song)
8) 羅賓漢﹙Robin Hood﹚,上海話唸作:ㄌㄨˇ ㄅーㄥ ㄏㄨ・ (lu bing hu)
以上草草,蓋僅冰山一角。若有論述不周、挂一漏萬之處,尚祈陽春兄及各位先進多多針砭。
﹙一﹚狗屁倒灶
《國語辭典》「狗屁倒灶」條云:「比喻胡言亂語,行為亂七八糟。」「狗屁」者,胡言亂語也,此眾所週知。而「倒灶」在上海話中則是倒運之意。舉例而言,大熱門馬失前蹄,就叫做「大熱倒灶」。既然走霉運,諸事不順,行為自然就亂七八糟。
﹙二﹚卡油
《孟子》云「五十者可以食肉」,還只是豐年才有的情景。以前物質生活貧乏,人們多為素食者,營養不足。吃飯時能有一點豬油抹嘴,已經了不得了。故「卡油」者,佔小便宜也。「卡」字是在模擬讀音,正確的寫法是「揩」。上海話中,「揩」正唸作「卡」。
﹙三﹚拆爛污
「拆」也可唸作「車」,二者都是模擬上海話的發音。上海話中,「拆」乃排泄之意。而「爛污」者,乃國語所謂「稀屎」也。廣東人把腹瀉稱為「爆石」,驚天動地、不受控制之狀,可想而知。而善後工作,比起正常情況也需多花工夫處理。因此「拆爛污」者,專指做事不顧後果、有頭無尾、不負責任。而風流放蕩之女性,上海人亦斥之為「爛污貨」。
﹙四﹚翹辮子
梟首示眾之法,自古就有。觀「懸」的本字「縣」的結構,左為反首,右從「糸」,正是用繩倒懸首級之義。滿人入關後為掌控漢人,厲行薙髮政策,有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語。男性無分滿漢,薙髮之餘,還須在腦後編一豚尾。泱泱華夏之衣冠,竟然如是這般三百年。如果斷去髮辮,則係自絕於天朝上國,若非亂黨,即是假洋鬼子。當然,雞鳴狗盜之輩而保持上國衣冠的也比比皆是,不然怎麼掩護自己去作奸犯科呢?但是,這些人一旦被梟首示眾,腦袋必然是用辮子懸起來,連麻繩的成本都節省了。久而久之,「翹辮子」在上海話就成了死亡的戲謔語。照理來說,華人忌諱不得善終。而「翹辮子」之義竟由「惡終」擴充至一切死亡的類型,亦可謂神奇矣。直到現在,每當用到此詞,人們常會翹起大拇指向後一甩,此即模仿梟首懸辮之狀也。
﹙五﹚十三點
上海話中,「十三點」一詞大抵為婦女用語,而所形容者亦以女性為主。《國語辭典》「十三點」條云:「形容人言行舉止瘋瘋顛顛、不夠端莊。」瘋瘋顛顛、不夠端莊,為何稱為「十三點」?說法有好幾種,現略舉之。
1)英語hysteria(歇斯底里)的音譯。歇斯底里者病發時往往瘋狂急躁,口齒不清。
2)「痴」字有十三畫,故上海人「十三點」隱射之。
3) 上海海關鐘樓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如下午四時,鐘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儘管計時可以用二十四進制,但敲鐘至多只有十二下。假如敲出十三響,自然是有毛病。
﹙六﹚吃豆腐
《國語辭典》「吃豆腐」條云:「戲謔他人,多以自占便宜或使人難堪為目的。今多用於男對女的調戲。」也有人說,「吃豆腐」近乎現代所謂「性騷擾」。「使人難堪」也好,「性騷擾」也好,話都說得有點重。用英文「flirt」一詞對應「吃豆腐」,最為貼切。無論在口頭上還是手頭上佔便宜,都叫做「吃豆腐」。舊日豆腐店常以老闆娘掌櫃臺,「豆腐西施」之美譽,至今尚聞。「豆腐西施」在招徠顧客時無論有否賣弄風情,自然都會引得不少男人去店中「吃豆腐」。想想卓文君當壚的故事就知道。
﹙七﹚癟三
《國語辭典》「癟三」條云:「吳語。指流氓、無賴。」此詞來自洋涇濱英語「Begsay」或「Pity Cents」。「Begsay」者,beggar也,乞丐也。而「Pity Cents」讀作「癟的生斯」,意謂窮得一分錢都沒有。窮光蛋為什麼就是流氓呢?農業時代,人們安土重遷。而一旦發生災荒,只好留離他鄉,淪為流民﹙流氓﹚。這些流民因為無法存活,於是往往放棄道德操守,無所不為。《孟子》云:「苟無恆產,便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民生問題,可不慎哉!
﹙八﹚人來瘋
《國語辭典》「人來瘋」條云:「在客人面前故意胡鬧頑皮。多指小孩而言。」此語亦來自上海。十九世紀後期開始,上海成為中國最先進的城市,世界不少高科技引進中國,都是由上海率先登陸,因此這些科技產品的命名,也往往由上海人完成。當時一批有「automatic」之效的產品都以「自來」二字冠之。如「自來水」一詞,至今尚沿用不替。「自來火」者,或指煤氣,或指火柴。「自來血」者,西洋所產的補血藥丸也。「自來風」者,今日所謂電風扇也。自來風當然比手搖扇先進,而比自來風更先進的,則稱為「人來風」。「人來風」者,感應電扇也。今日某感應冷氣之電視廣告云:「動就冷,不動就省。」正是此理。而「風」、「瘋」同音,故「人來風」又引申出「人來瘋」一詞。時至今日,大家仍常用「人來瘋」一詞,而「人來風」之義,則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被遺忘了。
﹙九﹚不搭軋
「不搭軋」者,毫無關係也。「軋」唸作ㄍㄚ﹙gā﹚,乃模擬上海話中「界」字之音。搭界,望文生義,就是沾邊之義。不搭界,自然就毫無關係了。
﹙十﹚癌
《國語辭典》「癌」條云:「動物體內的細胞因發生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一種惡性腫瘤。其對周圍組織具有高度浸潤傷害性,使病灶發生轉移,並引起惡病質,而導致死亡。」注音有二,一為「ㄧㄢˊ」﹙yán﹚,一為「ㄞˊ」﹙ái﹚。「癌」字從「喦」得聲,故「ㄧㄢˊ」為其本音。上海話中,「癌」、「喦」都唸作「ㄝˊ」﹙é﹚,發音跟國語的「ㄞˊ」﹙ái﹚頗為接近。如今大家都從上海話把「癌」唸作「ㄞˊ」,主要為了避免與同音的「炎」字混淆而產生誤會。
﹙十一﹚翻譯詞舉隅
上海接受西方文化早,因此不少外來詞都是通過上海話進入中文的。現略舉數例如下:
1) 沙發﹙sofa﹚,上海話唸作:ㄙㄨ ㄈㄚ・ (su fa)
2) 派對﹙party﹚,上海話唸作:ㄆㄚ ㄉㄝ・ (pa dê)
3) 白脫﹙butter﹚,上海話唸作:ㄅㄜ ㄊㄜ・ (be te)
4) 太妃糖﹙toffee﹚,上海話唸作:ㄊㄚ ㄈー・ (ta fi)
5) 好萊塢﹙Hollywood﹚,上海話唸作:ㄏㄛˇ ㄌㄝ ㄨ・ (ho lê wu)
6) 百老匯﹙Broadway﹚,上海話唸作:ㄅㄜˇ ㄌㄛ ㄨㄝ・ (be lo wê)
7) 羅宋﹙Russian﹚,上海話唸作:ㄌㄨ ㄙㄨㄥ・ (lu song)
8) 羅賓漢﹙Robin Hood﹚,上海話唸作:ㄌㄨˇ ㄅーㄥ ㄏㄨ・ (lu bing hu)
以上草草,蓋僅冰山一角。若有論述不周、挂一漏萬之處,尚祈陽春兄及各位先進多多針砭。
2007年7月11日 星期三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歡樂進入了我的心窩(法語歌曲試譯)
十多年前,買到一張法語金曲集錦,其中有一首歌曲叫做〈Le bonheur est entré dans mon coeur〉,節奏輕快,歌聲澄澈,令人一聽難忘。此曲由Lys Gauty在1938年首唱,至今已七十年。年前在網上找到此曲的原詞,涵詠不已,今試譯為中文。
演唱者Lys Gauty(1900-1994)是法國早期的流行歌手,在1930年代聲名甚噪。據說她在演唱時,藍色的眼睛會自然流出晶瑩的淚珠。二戰以後,移居尼斯(Nice),成為當地一個Cabaret的總監,並建立了一所音樂學校。此曲可在以下網址找到:http://www.youtube.com/watch?v=97xoA27Xfe4
-----------
Le bonheur est entré dans mon coeur
(歡樂進入了我的心窩)
Paroles: Michel Vaucaire, Gaston Groener
詞:米歇爾.沃凱爾、加斯東.歌略納
Musique: Norbert Glanzberg 1938
曲:諾貝爾.格蘭茨堡
L'orchestre jouait
Et les couples tournaient
Dans un bal au bord de la rivière!
L'hiver s'enfuyait
Le printemps commençait
Et la nuit brillait de cent lumières.
Sans faire de vaines manières
Tu m'as regardée puis souri...
Il n'en fallut pas beaucoup plus
T'en souviens-tu
L'amour nous avait réunis.
樂隊在奏演
雙雙儷影迴旋
在那河邊的一個舞會上
送走了冬天
迎來溫暖春天
夜色閃耀著千百道光芒
分毫無爽,你永生難忘
不需要那虛榮表意
你就在一縷微笑後,
向我凝眸
愛情讓我倆在一起
{Refrain:}
Le bonheur est entré dans mon cœur
Une nuit par un beau clair de lune
Tu m'as dit quelques mots enjôleurs
Et nos vies désormais n'en font qu'une.
J'ai compris dans tes grands yeux rêveurs
Que l'amour vaut mieux que la fortune
Et depuis cet instant le bonheur
Pour toujours est entré dans mon cœur.
(副歌)
歡樂進入了我的心窩
在那朗月高高掛的夜裡
在我耳畔,你軟語暄和
我倆人生從此交會一起
你的大眼睛如夢婆娑
告訴我愛情是無價財富
就在這一刻,無限歡樂
永遠進入了我的心窩
Qu'importe où je vais,
D'où je viens désormais
Au hasard de ma vie vagabonde,
Qu'importent les rues,
Les pays inconnus,
Qui, dans l'ombre des nuits se confondent !
Puisque dans tous les coins du monde
J'emporte avec moi ton amour,
Puisque ton image me suit
Et me sourit,
J'aurai du courage toujours ...
無論去何處
還是來自何處
在我這顛沛流離的生命
道路無意義
當那陌生土地
籠罩在夜色橫斜的陰影
因為在世界每個角落
我都滿懷你的心意
你的身影與我為侶
微笑可掬
我心永遠充滿勇氣
演唱者Lys Gauty(1900-1994)是法國早期的流行歌手,在1930年代聲名甚噪。據說她在演唱時,藍色的眼睛會自然流出晶瑩的淚珠。二戰以後,移居尼斯(Nice),成為當地一個Cabaret的總監,並建立了一所音樂學校。此曲可在以下網址找到:http://www.youtube.com/watch?v=97xoA27Xfe4
-----------
Le bonheur est entré dans mon coeur
(歡樂進入了我的心窩)
Paroles: Michel Vaucaire, Gaston Groener
詞:米歇爾.沃凱爾、加斯東.歌略納
Musique: Norbert Glanzberg 1938
曲:諾貝爾.格蘭茨堡
L'orchestre jouait
Et les couples tournaient
Dans un bal au bord de la rivière!
L'hiver s'enfuyait
Le printemps commençait
Et la nuit brillait de cent lumières.
Sans faire de vaines manières
Tu m'as regardée puis souri...
Il n'en fallut pas beaucoup plus
T'en souviens-tu
L'amour nous avait réunis.
樂隊在奏演
雙雙儷影迴旋
在那河邊的一個舞會上
送走了冬天
迎來溫暖春天
夜色閃耀著千百道光芒
分毫無爽,你永生難忘
不需要那虛榮表意
你就在一縷微笑後,
向我凝眸
愛情讓我倆在一起
{Refrain:}
Le bonheur est entré dans mon cœur
Une nuit par un beau clair de lune
Tu m'as dit quelques mots enjôleurs
Et nos vies désormais n'en font qu'une.
J'ai compris dans tes grands yeux rêveurs
Que l'amour vaut mieux que la fortune
Et depuis cet instant le bonheur
Pour toujours est entré dans mon cœur.
(副歌)
歡樂進入了我的心窩
在那朗月高高掛的夜裡
在我耳畔,你軟語暄和
我倆人生從此交會一起
你的大眼睛如夢婆娑
告訴我愛情是無價財富
就在這一刻,無限歡樂
永遠進入了我的心窩
Qu'importe où je vais,
D'où je viens désormais
Au hasard de ma vie vagabonde,
Qu'importent les rues,
Les pays inconnus,
Qui, dans l'ombre des nuits se confondent !
Puisque dans tous les coins du monde
J'emporte avec moi ton amour,
Puisque ton image me suit
Et me sourit,
J'aurai du courage toujours ...
無論去何處
還是來自何處
在我這顛沛流離的生命
道路無意義
當那陌生土地
籠罩在夜色橫斜的陰影
因為在世界每個角落
我都滿懷你的心意
你的身影與我為侶
微笑可掬
我心永遠充滿勇氣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往事不僅上海
民初是亂世,但我總對它念念不忘。因為,那裡有祖輩留下的腳印。亂世,就像一個火爐。置身其中,也許會被火燄灼傷;但保持一段距離,卻感受得到幾絲溫暖。儘管這溫暖大都來自回憶,回憶中,靠著祖父母的膝頭,聽他們在那裡悠悠地講著自己的故事,彷彿他們的青春就是我的前生。記得1990年代中期,香港舉行經典電視廣告票選,入選的好幾件作品都以民初為背景,其中最為受歡迎的是Burberry之「上海往事」:
1948年的上海,一個外國小男孩與一個中國小女孩成為了鄰居和玩伴。有次兩人來到黃浦江頭的外白渡橋玩耍,乍寒的天氣下,小女孩打了個噴嚏。於是,小男孩解下蘇格蘭紋的絨布圍巾,繫在小女孩的脖子上。不久烽火驟起,小男孩在登上遠洋輪前,心中默默唸禱:「I promise I'll be back!」40年後,一個外國老頭獨自佇立在外白渡橋頭,只見橋上有個騎著小腳踏車的女孩,她燦爛的笑容令老頭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這時,女孩的外婆走了過來,從口袋裡掏出一條蘇格蘭紋的絨布圍巾,繫在小女孩的脖子上。老太太端詳了老頭一下,轉身緩步把外孫女帶走了。臨走時,小女孩回頭向老頭笑了笑,笑容依然是如此燦爛。
「上海往事」在香港上映前,Burberry其實還播放過另一個故事。平安夜,老太太在火爐邊織著毛線,忽然大門被人敲響了。敲門的韻律那般熟悉,她眼前不禁浮現出五十年前:門開了,全副戎裝的丈夫在門口抱緊她的纖腰,把她高高舉起。月光下,只看見那軒昂的帽簷、齊整的裙襬和高跟鞋……「Merry Christmas, Mommy!」這時,一聲聖誕的問候打破了老太太的回憶,原來是兒子、媳婦帶著小孫子穿著新衣回家了。
月光下儷影翩躚的那一幕,令人回想起電影《魂斷藍橋》。時至今日,這部電影都是很多影迷的至愛。他們也許沒去過英國,也沒經歷過戰爭,但《魂斷藍橋》中生離死別的感受,不會因為時代的先後、地理的遠近而有所差異。
Burberry這兩個廣告播出之時,我正在念中學。有次,校方邀請了幾位獲得奧運金牌的大陸運動員來校演講。聊起運動,同學們當然興致勃勃。末了,幾位運動員以「鍛鍊身體、報效祖國」之類的話語鼓勵大家時,卻引來同學們私下的一陣訕笑。由於歷史、文化、政治經歷上的差異,香港人與大陸在心理上可謂若即若離。他們並非像以前大陸想像那樣,只會跑馬跳舞、無厘頭加唯利是圖;也不像時下臺灣想像這般,彷彿人人都是唸毛語錄長大的。
有人覺得,香港的國族認同感嚴重不足。實際上,應該說香港人所認同的「國」在地理層面而非政治層面,所認同的「族」在文化層面而非種族層面。姑勿論六四事件前後,香港被中共高層扣上「顛覆基地」的帽子。即便從香港人對電視廣告「上海往事」的態度,就可看出他們的取向。請問1990年代的香港,真正在1948年的上海生活過的有多少人?祖籍上海的有多少人?去過上海的又有多少人?這些人的比例跟整個香港的人口相比,實在微不足道。既然跟上海毫無關係,「上海往事」為甚麼會那樣受歡迎?道理其實並不難理解:縱然我們的往事未必上海,但「上海往事」透發出的情感,已經超越了家國的畛域。
1948年的上海,一個外國小男孩與一個中國小女孩成為了鄰居和玩伴。有次兩人來到黃浦江頭的外白渡橋玩耍,乍寒的天氣下,小女孩打了個噴嚏。於是,小男孩解下蘇格蘭紋的絨布圍巾,繫在小女孩的脖子上。不久烽火驟起,小男孩在登上遠洋輪前,心中默默唸禱:「I promise I'll be back!」40年後,一個外國老頭獨自佇立在外白渡橋頭,只見橋上有個騎著小腳踏車的女孩,她燦爛的笑容令老頭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這時,女孩的外婆走了過來,從口袋裡掏出一條蘇格蘭紋的絨布圍巾,繫在小女孩的脖子上。老太太端詳了老頭一下,轉身緩步把外孫女帶走了。臨走時,小女孩回頭向老頭笑了笑,笑容依然是如此燦爛。
「上海往事」在香港上映前,Burberry其實還播放過另一個故事。平安夜,老太太在火爐邊織著毛線,忽然大門被人敲響了。敲門的韻律那般熟悉,她眼前不禁浮現出五十年前:門開了,全副戎裝的丈夫在門口抱緊她的纖腰,把她高高舉起。月光下,只看見那軒昂的帽簷、齊整的裙襬和高跟鞋……「Merry Christmas, Mommy!」這時,一聲聖誕的問候打破了老太太的回憶,原來是兒子、媳婦帶著小孫子穿著新衣回家了。
月光下儷影翩躚的那一幕,令人回想起電影《魂斷藍橋》。時至今日,這部電影都是很多影迷的至愛。他們也許沒去過英國,也沒經歷過戰爭,但《魂斷藍橋》中生離死別的感受,不會因為時代的先後、地理的遠近而有所差異。
Burberry這兩個廣告播出之時,我正在念中學。有次,校方邀請了幾位獲得奧運金牌的大陸運動員來校演講。聊起運動,同學們當然興致勃勃。末了,幾位運動員以「鍛鍊身體、報效祖國」之類的話語鼓勵大家時,卻引來同學們私下的一陣訕笑。由於歷史、文化、政治經歷上的差異,香港人與大陸在心理上可謂若即若離。他們並非像以前大陸想像那樣,只會跑馬跳舞、無厘頭加唯利是圖;也不像時下臺灣想像這般,彷彿人人都是唸毛語錄長大的。
有人覺得,香港的國族認同感嚴重不足。實際上,應該說香港人所認同的「國」在地理層面而非政治層面,所認同的「族」在文化層面而非種族層面。姑勿論六四事件前後,香港被中共高層扣上「顛覆基地」的帽子。即便從香港人對電視廣告「上海往事」的態度,就可看出他們的取向。請問1990年代的香港,真正在1948年的上海生活過的有多少人?祖籍上海的有多少人?去過上海的又有多少人?這些人的比例跟整個香港的人口相比,實在微不足道。既然跟上海毫無關係,「上海往事」為甚麼會那樣受歡迎?道理其實並不難理解:縱然我們的往事未必上海,但「上海往事」透發出的情感,已經超越了家國的畛域。
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永遠的莉莉瑪蓮
今天是七七事變七十週年,海峽兩岸對這個紀念日的冷熱溫差,相去何啻千度。溫差形成的原因,可說千絲萬縷。既然一言難盡,就讓我們從東方來到西方,從政治來到音樂,回顧一下產生於二戰時期的一首德國歌曲:〈莉莉瑪蓮〉。
〈莉莉瑪蓮〉原來是一首詩,詩名〈路燈下的少女〉(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由一戰時的德國軍人漢斯.萊普(Hans Leip)所作。1915年,德、俄開戰。漢斯在前往俄國邊境前,最後一次執行站崗任務,只見一位叫瑪蓮的年輕護士向他揮別,轉身消失在夜霧中。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友莉莉,一抹生離死別的惆悵湧上心頭,於是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1.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ß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n wir uns da wieder seh'n
Bei der Laterne woll'n wir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靠近那軍營
在那大門口
立著一盞燈
它如今還依舊
我多渴望能再相見
甜蜜相依在路燈前
就像,莉莉瑪蓮
從前,莉莉瑪蓮
2. Uns're beide Schatten
Sah'n wie einer aus
Daß wir so lieb uns hatten
Das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 Leute soll'n es seh'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我們的身影
綽約兩相重
大家都分明
我倆的情意濃
他們每一個都艷羨
我們依偎在路燈前
就像,莉莉瑪蓮
從前,莉莉瑪蓮
3.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asen Zapfenstreich
Da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rad, ich komm sogleich
Da sagten wir auf Wiedersehen
Wie gerne wollt ich mit dir geh'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號角聲聲起
催我快歸隊
我隨同袍去
三日不能相會
我只好向你說再見
雖願把你留在身邊
留在,莉莉瑪蓮
身邊,莉莉瑪蓮
4.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zier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aß sie lang
Und sollte mir ein Leids gescheh'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路燈徹夜明
早把我拋開
你步履身影
它卻終難忘懷
若有天我離別人間
誰還會站在路燈前
和你,莉莉瑪蓮
一起,莉莉瑪蓮
5.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äten Nebel drehn
Werd' ich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好像夢依稀
穿透了寂岑
穿透了大地
你獻給我一吻
當深夜的霧在瀰漫
我還會站在路燈前
就像,莉莉瑪蓮
從前,莉莉瑪蓮 (中文版為筆者試譯)
軍營前那金黃而微弱的路燈,就像希望一樣,渺茫而令人神往。燈光下,情人的容顏姿態是如此的美好,當她的身影與我的兩兩相重,當她的櫻唇印上我的臉頰,卻似夜霧那般虛幻如夢。也許明天,我的血就會灑盡沙場,但此時此刻,我的生命就伴隨著她的美好、她的輕吻而永恆了。
〈莉莉瑪蓮〉後來收入萊普的詩集《青年哨兵之歌》(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1937年出版。〈莉莉瑪蓮〉引起了年輕而著名的音樂家諾貝特.舒爾策(Norbert Schultze)的注意。「他們每一個都艷羨,我們依偎在路燈前……」那時德國境內已是納粹當道,軍隊操練不斷,戰爭一觸即發。路燈的意象,令舒爾策感到親切。〈莉莉瑪蓮〉的內容,不僅限於萊普個人的悲歡離合,每個人都在詩句中找到了自己。1938年,舒爾策為〈莉莉瑪蓮〉配上了音樂,歌曲原唱者為拉莉.安德森(Lale Andersen)。
〈莉莉瑪蓮〉初版唱片的銷路並不好,直到1941年,情況才大為改變。當年,德國佔領南斯拉夫後,在貝爾格萊德設立了一個軍方電臺。當年8月18日,空氣中首次散佈著〈莉莉瑪蓮〉的旋律。後來,隆美爾將軍(General Feldmarschall Rommel)要求電臺在每晚十點節目終止前播放此曲。從此,〈莉莉瑪蓮〉不僅成為了德軍生活的一部分,也飛進了駐守地中海地區各國軍隊的營地。
然而,納粹宣傳部長哥培爾(Joseph Goebbels)非常不喜歡這首歌。在他看來,只有進行曲才能激勵士氣,而〈莉莉瑪蓮〉不僅情意綿綿,還充斥著不祥的預兆。不錯,「號角聲聲起╱催我快歸隊╱我隨同袍去╱三日不能相會╱我只好向你說再見╱雖願把你留在身邊……」如此的歌詞,的確有可能使軍心散渙。於是,〈莉莉瑪蓮〉在德國被禁。不過,官方查禁並不能扼殺〈莉莉瑪蓮〉頑強的生命力。其後,德國著名影星瑪蓮.黛德麗不滿納粹政策,投奔盟軍,並翻唱〈莉莉瑪蓮〉作反納粹宣傳。於是,〈莉莉瑪蓮〉隨著她從德國、義大利、格陵蘭來到法國、英國、美國……儘管它是德語版的,依然受到廣大英、法將士的喜愛。在盟軍戰士心目中,瑪蓮.黛德麗就是莉莉瑪蓮,就是忠實地在後方等候他們回家的情人。在戰場、在軍營、在醫院,處處飄揚著〈莉莉瑪蓮〉的旋律。
二戰結束,德國投降,〈莉莉瑪蓮〉卻征服了全世界。直到1980年代,這首歌還幾度高踞各國的流行曲排行榜。時至今日,〈莉莉瑪蓮〉已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當年參加戰爭的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無不擁有自己的〈莉莉瑪蓮〉。兩軍對壘,生死一線,為了爭取最後的勝利,必須凝聚精神,激發鬥志,而戰歌就是最佳的工具。〈莉莉瑪蓮〉擄獲了敵我雙方的心,古往今來,這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莉莉瑪蓮〉廣受歡迎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戰場上,士兵們被要求當唯命是從的螞蟻,但他們也是血肉之軀,需要感情上的慰藉。大學上義大利文,老師回憶他童年時,父親被墨索里尼徵召入伍,臨行前道:「我們只會像綿羊一樣啼叫,而現在卻要被迫偽裝成狼。」不錯,愛好和平是人類的天性,當戰爭無可避免的時候,人們也希望它儘快結束。因此,與其說〈莉莉瑪蓮〉的功用是凝聚精神,激發鬥志,毋寧說是道出了人們厭倦戰爭、渴望和平的心情。玩味〈莉莉瑪蓮〉的歌詞及流傳過程,我們應該懂得怎樣調適出一種面對七七事變的態度。
〈莉莉瑪蓮〉原來是一首詩,詩名〈路燈下的少女〉(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由一戰時的德國軍人漢斯.萊普(Hans Leip)所作。1915年,德、俄開戰。漢斯在前往俄國邊境前,最後一次執行站崗任務,只見一位叫瑪蓮的年輕護士向他揮別,轉身消失在夜霧中。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友莉莉,一抹生離死別的惆悵湧上心頭,於是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1.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ß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n wir uns da wieder seh'n
Bei der Laterne woll'n wir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靠近那軍營
在那大門口
立著一盞燈
它如今還依舊
我多渴望能再相見
甜蜜相依在路燈前
就像,莉莉瑪蓮
從前,莉莉瑪蓮
2. Uns're beide Schatten
Sah'n wie einer aus
Daß wir so lieb uns hatten
Das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 Leute soll'n es seh'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我們的身影
綽約兩相重
大家都分明
我倆的情意濃
他們每一個都艷羨
我們依偎在路燈前
就像,莉莉瑪蓮
從前,莉莉瑪蓮
3.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asen Zapfenstreich
Da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rad, ich komm sogleich
Da sagten wir auf Wiedersehen
Wie gerne wollt ich mit dir geh'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號角聲聲起
催我快歸隊
我隨同袍去
三日不能相會
我只好向你說再見
雖願把你留在身邊
留在,莉莉瑪蓮
身邊,莉莉瑪蓮
4.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zier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aß sie lang
Und sollte mir ein Leids gescheh'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
Mit dir Lili Marleen?
路燈徹夜明
早把我拋開
你步履身影
它卻終難忘懷
若有天我離別人間
誰還會站在路燈前
和你,莉莉瑪蓮
一起,莉莉瑪蓮
5.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äten Nebel drehn
Werd' ich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好像夢依稀
穿透了寂岑
穿透了大地
你獻給我一吻
當深夜的霧在瀰漫
我還會站在路燈前
就像,莉莉瑪蓮
從前,莉莉瑪蓮 (中文版為筆者試譯)
軍營前那金黃而微弱的路燈,就像希望一樣,渺茫而令人神往。燈光下,情人的容顏姿態是如此的美好,當她的身影與我的兩兩相重,當她的櫻唇印上我的臉頰,卻似夜霧那般虛幻如夢。也許明天,我的血就會灑盡沙場,但此時此刻,我的生命就伴隨著她的美好、她的輕吻而永恆了。
〈莉莉瑪蓮〉後來收入萊普的詩集《青年哨兵之歌》(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1937年出版。〈莉莉瑪蓮〉引起了年輕而著名的音樂家諾貝特.舒爾策(Norbert Schultze)的注意。「他們每一個都艷羨,我們依偎在路燈前……」那時德國境內已是納粹當道,軍隊操練不斷,戰爭一觸即發。路燈的意象,令舒爾策感到親切。〈莉莉瑪蓮〉的內容,不僅限於萊普個人的悲歡離合,每個人都在詩句中找到了自己。1938年,舒爾策為〈莉莉瑪蓮〉配上了音樂,歌曲原唱者為拉莉.安德森(Lale Andersen)。
〈莉莉瑪蓮〉初版唱片的銷路並不好,直到1941年,情況才大為改變。當年,德國佔領南斯拉夫後,在貝爾格萊德設立了一個軍方電臺。當年8月18日,空氣中首次散佈著〈莉莉瑪蓮〉的旋律。後來,隆美爾將軍(General Feldmarschall Rommel)要求電臺在每晚十點節目終止前播放此曲。從此,〈莉莉瑪蓮〉不僅成為了德軍生活的一部分,也飛進了駐守地中海地區各國軍隊的營地。
然而,納粹宣傳部長哥培爾(Joseph Goebbels)非常不喜歡這首歌。在他看來,只有進行曲才能激勵士氣,而〈莉莉瑪蓮〉不僅情意綿綿,還充斥著不祥的預兆。不錯,「號角聲聲起╱催我快歸隊╱我隨同袍去╱三日不能相會╱我只好向你說再見╱雖願把你留在身邊……」如此的歌詞,的確有可能使軍心散渙。於是,〈莉莉瑪蓮〉在德國被禁。不過,官方查禁並不能扼殺〈莉莉瑪蓮〉頑強的生命力。其後,德國著名影星瑪蓮.黛德麗不滿納粹政策,投奔盟軍,並翻唱〈莉莉瑪蓮〉作反納粹宣傳。於是,〈莉莉瑪蓮〉隨著她從德國、義大利、格陵蘭來到法國、英國、美國……儘管它是德語版的,依然受到廣大英、法將士的喜愛。在盟軍戰士心目中,瑪蓮.黛德麗就是莉莉瑪蓮,就是忠實地在後方等候他們回家的情人。在戰場、在軍營、在醫院,處處飄揚著〈莉莉瑪蓮〉的旋律。
二戰結束,德國投降,〈莉莉瑪蓮〉卻征服了全世界。直到1980年代,這首歌還幾度高踞各國的流行曲排行榜。時至今日,〈莉莉瑪蓮〉已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當年參加戰爭的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無不擁有自己的〈莉莉瑪蓮〉。兩軍對壘,生死一線,為了爭取最後的勝利,必須凝聚精神,激發鬥志,而戰歌就是最佳的工具。〈莉莉瑪蓮〉擄獲了敵我雙方的心,古往今來,這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莉莉瑪蓮〉廣受歡迎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戰場上,士兵們被要求當唯命是從的螞蟻,但他們也是血肉之軀,需要感情上的慰藉。大學上義大利文,老師回憶他童年時,父親被墨索里尼徵召入伍,臨行前道:「我們只會像綿羊一樣啼叫,而現在卻要被迫偽裝成狼。」不錯,愛好和平是人類的天性,當戰爭無可避免的時候,人們也希望它儘快結束。因此,與其說〈莉莉瑪蓮〉的功用是凝聚精神,激發鬥志,毋寧說是道出了人們厭倦戰爭、渴望和平的心情。玩味〈莉莉瑪蓮〉的歌詞及流傳過程,我們應該懂得怎樣調適出一種面對七七事變的態度。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漫談元朝皇帝的漢文化素養
從世祖忽必烈滅南宋(1279)到惠宗(順帝)妥懽帖睦爾北走應昌(1368),元朝一共經歷了11帝,89年。世祖於統一後在位15年,惠宗在位36年,已佔去整個元朝歷年的一半。剩下的諸位皇帝,在位或5、6年,或3、4年,或1、2年,最長也不過14年而已(成宗)。儘管從整個歷史的視角來看,元朝皇帝的素質不算下乘,但後人記得住的,大概只有世祖跟惠宗兩位。世祖駕崩至惠宗即位之間,走馬燈似的更換了9個皇帝。有學者究其原因,提出了三大問題:第一,元朝沒有制定出皇位繼承的法規,乃致諸王爭位,政局不穩;第二,元帝多嗜酒,以此戕生,享壽大率不過50歲;第三,漢化不力。有元一代,漢化是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僅就科舉來看,延祐二年(1315)復科距離宋亡36年,距離金亡更達81年。在這段日子裡,漢族知識分子完全沒有任何正常的晉身途徑。出路既無,想不讓關漢卿嘻笑怒罵、慷慨悲歌、「往煙花路上走」、當「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可乎?
總角之時,有次偶爾翻閱元朝皇帝畫像的圖片。除了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窩闊臺、世祖忽必烈外,其餘一概未曾見過。只覺得成宗之像渾樸而略帶英氣,武宗一臉顢頇之態,文宗深目高鼻,貌似回回。而仁宗則令人一驚:此帝雖身穿胡服,而容貌好不像中原儒生!稍後瀏覽歷史年代表,只見元代年號如中統、大德、至大、至順、至正等,多質樸少文;唯延祐之號,雍雅典重,似宋代所用者。對於元代中葉歷史略有了解之後,才知道延祐乃仁宗年號。元滅宋後,長期廢止科舉;仁宗即位後,場屋重開,史稱「延祐復科」。因此,仁宗貌類儒生,年號近宋,實非偶然。
元朝皇帝對漢文化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其漢文化素養又如何?日本學者曾就此課題作過研究,可惜其文未見。但縱而觀之:
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始設年號,承金、宋之法統,善待趙孟頫、許衡等漢族士大夫,已可見其漢化之內容。世祖太子真金,「少從姚樞、竇默受《孝經》」,接受儒家教育,然其壽不永,未曾即位。真金之子鐵穆爾即後來的成宗,史稱其「承天下混一之後,垂拱而治,可謂善於守成者矣」,蓋受其父思想之影響。
成宗姪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早年從太常少卿李孟學習儒家典籍,其後遂有延祐復科之事。英宗碩德八剌乃仁宗之子,少習儒術,繼位後欲行漢法,導致以鐵木迭兒為首的部份蒙古貴族不滿,南坡之變,英宗遇弒。英宗堂叔也孫鐵木兒趁勢登基,是為泰定帝。泰定帝生長漠北,不諳漢族文化,加上事出倉卒,因此其即位詔書大概是直接將蒙古文翻譯成漢文,半文半白,不及由文臣潤色:
薛禪皇帝(忽必烈)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太子真金)長子、我仁慈甘麻剌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個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都付來。(甘麻剌)依著薛禪皇帝聖旨,小心謹慎,但凡軍馬人民的不揀甚麼勾當裏,遵守正道行來的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得安業。在後,完澤篤皇帝(成宗)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裏委付了來。已委付了的大營盤看守著,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武宗)、普顏篤皇帝(仁宗),侄碩德八剌皇帝(英宗)。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謀異心,不圖位次,依本分與國家出氣力行來;諸王哥哥兄弟每,眾百姓每,也都理會的也者。今我的侄皇帝升天了也麼道(駕崩),迤南諸王大臣、軍士的諸王駙馬臣僚、達達百姓每,眾人商量著:大位次不宜久虛,惟我是薛禪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大位次裏合坐地的體例有,其餘爭立的哥哥兄弟也無有;這般,晏駕其間(英宗死後),比及整治以來,人心難測,宜安撫百姓,使天下人心得寧,早就這裏即位提說上頭,從著眾人的心,九月初四日,于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裏,大位次裏坐了也。交眾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
後世看來,堂堂詔書如此行文,不由令人有點哭笑不得之感。可是,泰定帝雖不染漢風,卻也當了五年的太平天子,還派人將《貞觀政要》、《資治通鑒》、《大學衍義》等典籍翻譯成蒙古文。
泰定去世後,其堂姪文宗圖帖睦爾即位。文宗樣貌似回回,但深受漢文化薰陶。現轉引相關資料如下:
在元代各個皇帝之中,文宗有著較深的文化修養,所以,在位期間比較注重文治。1329年二月,文宗設立了奎章閣學士院,秩正三品,專掌進講經史之書,考察歷代帝王之治。以翰林學士承旨忽都魯、都爾彌施、集賢大學士趙世延等人擔任奎章閣大學士。大學士之下設有侍書學士、承制學士、供奉學士、博士等官。這些職位大多由學問深、聲望高的朝官兼任。八月,在奎章閣學士院之下設藝文監,秩從三品,專門負責將儒家典籍譯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當年還下令編纂《皇朝經世大典》,1331年五月修成,為元代一部重要的記述典章制度的巨著。文宗不僅自己聽學士們講解治國之道,而且下令所有勛貴大臣的子孫都要到奎章閣學習。1330年下令中書省、御史台、集賢院、奎章閣的官員共同主持對國子監學生的考試,合格者按考試成績分等授官,不合格的留校讀書,不得授予官職。文宗還沿用前朝褒揚聖賢的辦法,加封孔子之父齊國公叔梁紇為啟聖王,母魯國大夫人顏氏為啟聖王夫人,孔子之妻丌官氏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後來,又封孟子為鄒國亞聖公,程顥為豫國公,程頤為洛國公,並對顏回、曾參、子思等人也加封了相應某國聖公稱號。
此外,文宗喜愛詩文,在藩王之時,已見其概。《宋元詩會》云:「上神智天畀,怡情詞翰,雅喜登臨。居金陵潛邸時,常屏從官,獨造鍾山冶亭,吟賞竟日。」文宗現存詩作僅有兩首,但頗能反映其特色。元末葉子奇《草木子》收錄元文宗〈自集慶路入正大統途中偶吟〉七律一首,其詩云:
穿了氁衫便著鞭。
一鉤殘月柳梢邊。
二三點露滴如雨、
六七個星猶在天。
犬吠竹籬人過語、
雞鳴茅店客驚眠。
須臾捧出扶桑日、
七十二峰都在前。
據《元史》記載,泰定帝崩後,權臣燕帖木爾遣人往江南迎接文宗即位。此詩正作於前往大都的途中。全詩明白曉暢,讀之如歷其境。故有學者論此作「寂靜中不乏朝氣,和婉中不乏威嚴,太平天子的氣象儼然」;「詩歌最後兩句,不愧天子手筆,頗有威加海內萬方賓服的氣派,語氣不同凡響」。此外,詩中第二、三聯,論者以為對仗工整,意境清新,實際上更運用了奪胎換骨之法。五代盧延讓〈松寺〉詩:「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楊徽之〈漢陽晚泊〉:「犬吠竹籬沽酒客。」晚唐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由此不僅可知文宗化用前賢作品而無跡,更見得他對晚唐五代詩頗有偏愛。文宗另一首傳世之作名為〈題九華〉。其詩曰:
昔年曾見九華圖。
為問江南有也無。
今日五溪橋上望、
畫師猶自久功夫。
該詩同樣平白如話,似乎無甚韻味,其實不著痕跡地讚頌了九華山之美。當年僅僅看到九華山的圖畫,便為其所吸引,驚詫江南竟有如此令人神往的美景。但今天真正來到九華山下,卻發現當年的畫師畫得實在不夠好。這種烘雲托月之法,不由令人想到荷馬史詩《伊里亞特》中的一幕:當海倫出現在希臘聯軍面前時,史詩並未正面寫她如何美貌,只是記述希臘統帥的讚嘆道:「為了這樣的美女,即使再多打十年仗也甘願!」
文宗說「畫師猶自久功夫」,並非一時興起之語,他本人即精於書畫。《元史》記載,文宗的書法受趙孟頫影響宗而晉人,「落筆過人,得唐太宗晉祠碑風,遂益超旨」。他曾命近臣房大年畫《京都萬歲山圖》,房大年以為自己火候未到而請辭。文宗於是索紙運筆,先作一稿,「大年驚服,謂格法周匝停勻,雖積學專工,莫能及也」。文宗的書畫作品在今日極為罕見,2005年大陸的某拍賣會上,有文宗《相馬圖》一幅,據說是從一位日本收藏家處徵集所得,這大概是其作品之僅存者。
至於末代皇帝、文宗之姪惠宗妥懽貼睦爾,幼年因受皇位爭奪之累,先後被貶居高麗和廣西,受漢文化薰陶更深。尤其在廣西靜江,惠宗寓居大園寺中,拜秋江長老為師,讀《論語》、《孝經》,並每日寫字兩張。即位後,惠宗頗喜蒐集碑帖,時有御書賜與臣下,並要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學虞世南字。此外,惠宗好為詩,《草木子》記載:
上有佳句云:「鳥啼紅樹裏,人在翠微中。」天下誦之。
此聯雖為殘句,承平雍熙的氣象,隱然可見。元末明初名僧釋宗泐有〈送徐伯廉歸南陵〉詩云:「把酒城南道,離懷去住同。鳥啼紅樹裏,人在翠微中。山雨添秋色,溪雲渡晚風。倚樓相憶處,明月各西東。」其頷聯當即化用惠宗成句。
《元史》記載,惠宗一日覽宋徽宗畫,稱善。大臣巎巎進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問何事,巎巎對曰:「獨不能為君爾。身辱國破,皆由不能為君所致。人君貴能為君,他非所尚也。」惠宗後期步徽宗後塵,怠於政事,荒於遊宴,以致朝政敗壞,民變蜂起。至正28年(1368) 閏7月23日,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分水陸兩路向大都進攻,元軍潰逃。28日,惠宗攜三宮后妃、皇太子、皇太妃北奔上都,屯兵積糧,意欲捲土重來。朱元璋遣使遺書,曉以利害。惠宗遂作〈答明主〉詩曰:
金陵使者渡江來。
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
皇恩何處不周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
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
春風先到鳳凰臺。
全詩語調不卑不亢,承認元祚已盡,又自詡皇恩周回。但將「明主」對「俊才」,對朱元璋未嘗沒有些違心的恭維,婉轉表達了禪讓之意。兩年後。惠宗在沙拉木倫河畔的應昌府去世。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於哈拉和林,是為昭宗,年號宣光,史稱北元。野史收錄昭宗為太子時所作〈新月詩〉云:
昨夜嚴陵失釣鉤。
何人移上碧雲頭。
雖然未得團圓相、
也有清光照九州。
此詩可謂一語成讖。失去了中原的北元政權彷如缺月一般,縱有清光,終非完璧。昭宗在位8年去世,其子脫古思帖木兒繼位,年號天元。1388年,十萬明軍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加爾湖南岸大敗脫古思帖木兒的軍隊,殘元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余人被俘,脫古思帖木兒被部將縊殺。其後又經歷了恩克卓里克圖、額勒伯克、坤帖木兒三代。1402年,鬼力赤弒坤帖木兒而自立為汗,去「元」的國號,改稱韃靼,北元滅亡。
元代的興亡,與漢文化的消長為終始。成吉思汗雖然只識彎弓射大鵰,卻也曾指著耶律楚材對窩闊臺說:「此人,天賜我家。爾後軍國庶政,當悉委之。」蒙古滅金後,漢文化不絕如縷,耶律楚材居功甚偉。忽必烈統一天下後,元朝皇帝日益漢化,遂有仁宗復科舉、英宗行漢法,其後更出現了文宗、惠宗這樣的右文之主。北元時代,元帝雖仍以反攻為念,但漢文化影響已日趨淡薄。昭宗有國號、有年號、有廟號,天元帝已無廟號,天元以後年號亦無,最後一血統不明的鬼力赤篡位後,更連國號也一併廢去,至於反攻問題,也就不了了之了。可見,蒙、漢傳統一直處於此消彼長的形勢。但話說回來,文宗、惠宗的詩作,雖然不敢說第一流,但與今日一些附庸風雅的權貴作品相比,依然頗具專業性。五四以來,提倡我手寫我口,以致今天稍微會謅一二合乎平仄的句子,都令人刮目相看。不過在某些達官貴人的眼中,也許泰定帝那俗白的即位詔書,比文言文更值得推崇。
總角之時,有次偶爾翻閱元朝皇帝畫像的圖片。除了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窩闊臺、世祖忽必烈外,其餘一概未曾見過。只覺得成宗之像渾樸而略帶英氣,武宗一臉顢頇之態,文宗深目高鼻,貌似回回。而仁宗則令人一驚:此帝雖身穿胡服,而容貌好不像中原儒生!稍後瀏覽歷史年代表,只見元代年號如中統、大德、至大、至順、至正等,多質樸少文;唯延祐之號,雍雅典重,似宋代所用者。對於元代中葉歷史略有了解之後,才知道延祐乃仁宗年號。元滅宋後,長期廢止科舉;仁宗即位後,場屋重開,史稱「延祐復科」。因此,仁宗貌類儒生,年號近宋,實非偶然。
元朝皇帝對漢文化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其漢文化素養又如何?日本學者曾就此課題作過研究,可惜其文未見。但縱而觀之:
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始設年號,承金、宋之法統,善待趙孟頫、許衡等漢族士大夫,已可見其漢化之內容。世祖太子真金,「少從姚樞、竇默受《孝經》」,接受儒家教育,然其壽不永,未曾即位。真金之子鐵穆爾即後來的成宗,史稱其「承天下混一之後,垂拱而治,可謂善於守成者矣」,蓋受其父思想之影響。
成宗姪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早年從太常少卿李孟學習儒家典籍,其後遂有延祐復科之事。英宗碩德八剌乃仁宗之子,少習儒術,繼位後欲行漢法,導致以鐵木迭兒為首的部份蒙古貴族不滿,南坡之變,英宗遇弒。英宗堂叔也孫鐵木兒趁勢登基,是為泰定帝。泰定帝生長漠北,不諳漢族文化,加上事出倉卒,因此其即位詔書大概是直接將蒙古文翻譯成漢文,半文半白,不及由文臣潤色:
薛禪皇帝(忽必烈)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太子真金)長子、我仁慈甘麻剌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個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都付來。(甘麻剌)依著薛禪皇帝聖旨,小心謹慎,但凡軍馬人民的不揀甚麼勾當裏,遵守正道行來的上頭,數年之間,百姓得安業。在後,完澤篤皇帝(成宗)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裏委付了來。已委付了的大營盤看守著,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武宗)、普顏篤皇帝(仁宗),侄碩德八剌皇帝(英宗)。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謀異心,不圖位次,依本分與國家出氣力行來;諸王哥哥兄弟每,眾百姓每,也都理會的也者。今我的侄皇帝升天了也麼道(駕崩),迤南諸王大臣、軍士的諸王駙馬臣僚、達達百姓每,眾人商量著:大位次不宜久虛,惟我是薛禪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大位次裏合坐地的體例有,其餘爭立的哥哥兄弟也無有;這般,晏駕其間(英宗死後),比及整治以來,人心難測,宜安撫百姓,使天下人心得寧,早就這裏即位提說上頭,從著眾人的心,九月初四日,于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裏,大位次裏坐了也。交眾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
後世看來,堂堂詔書如此行文,不由令人有點哭笑不得之感。可是,泰定帝雖不染漢風,卻也當了五年的太平天子,還派人將《貞觀政要》、《資治通鑒》、《大學衍義》等典籍翻譯成蒙古文。
泰定去世後,其堂姪文宗圖帖睦爾即位。文宗樣貌似回回,但深受漢文化薰陶。現轉引相關資料如下:
在元代各個皇帝之中,文宗有著較深的文化修養,所以,在位期間比較注重文治。1329年二月,文宗設立了奎章閣學士院,秩正三品,專掌進講經史之書,考察歷代帝王之治。以翰林學士承旨忽都魯、都爾彌施、集賢大學士趙世延等人擔任奎章閣大學士。大學士之下設有侍書學士、承制學士、供奉學士、博士等官。這些職位大多由學問深、聲望高的朝官兼任。八月,在奎章閣學士院之下設藝文監,秩從三品,專門負責將儒家典籍譯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當年還下令編纂《皇朝經世大典》,1331年五月修成,為元代一部重要的記述典章制度的巨著。文宗不僅自己聽學士們講解治國之道,而且下令所有勛貴大臣的子孫都要到奎章閣學習。1330年下令中書省、御史台、集賢院、奎章閣的官員共同主持對國子監學生的考試,合格者按考試成績分等授官,不合格的留校讀書,不得授予官職。文宗還沿用前朝褒揚聖賢的辦法,加封孔子之父齊國公叔梁紇為啟聖王,母魯國大夫人顏氏為啟聖王夫人,孔子之妻丌官氏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後來,又封孟子為鄒國亞聖公,程顥為豫國公,程頤為洛國公,並對顏回、曾參、子思等人也加封了相應某國聖公稱號。
此外,文宗喜愛詩文,在藩王之時,已見其概。《宋元詩會》云:「上神智天畀,怡情詞翰,雅喜登臨。居金陵潛邸時,常屏從官,獨造鍾山冶亭,吟賞竟日。」文宗現存詩作僅有兩首,但頗能反映其特色。元末葉子奇《草木子》收錄元文宗〈自集慶路入正大統途中偶吟〉七律一首,其詩云:
穿了氁衫便著鞭。
一鉤殘月柳梢邊。
二三點露滴如雨、
六七個星猶在天。
犬吠竹籬人過語、
雞鳴茅店客驚眠。
須臾捧出扶桑日、
七十二峰都在前。
據《元史》記載,泰定帝崩後,權臣燕帖木爾遣人往江南迎接文宗即位。此詩正作於前往大都的途中。全詩明白曉暢,讀之如歷其境。故有學者論此作「寂靜中不乏朝氣,和婉中不乏威嚴,太平天子的氣象儼然」;「詩歌最後兩句,不愧天子手筆,頗有威加海內萬方賓服的氣派,語氣不同凡響」。此外,詩中第二、三聯,論者以為對仗工整,意境清新,實際上更運用了奪胎換骨之法。五代盧延讓〈松寺〉詩:「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楊徽之〈漢陽晚泊〉:「犬吠竹籬沽酒客。」晚唐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由此不僅可知文宗化用前賢作品而無跡,更見得他對晚唐五代詩頗有偏愛。文宗另一首傳世之作名為〈題九華〉。其詩曰:
昔年曾見九華圖。
為問江南有也無。
今日五溪橋上望、
畫師猶自久功夫。
該詩同樣平白如話,似乎無甚韻味,其實不著痕跡地讚頌了九華山之美。當年僅僅看到九華山的圖畫,便為其所吸引,驚詫江南竟有如此令人神往的美景。但今天真正來到九華山下,卻發現當年的畫師畫得實在不夠好。這種烘雲托月之法,不由令人想到荷馬史詩《伊里亞特》中的一幕:當海倫出現在希臘聯軍面前時,史詩並未正面寫她如何美貌,只是記述希臘統帥的讚嘆道:「為了這樣的美女,即使再多打十年仗也甘願!」
文宗說「畫師猶自久功夫」,並非一時興起之語,他本人即精於書畫。《元史》記載,文宗的書法受趙孟頫影響宗而晉人,「落筆過人,得唐太宗晉祠碑風,遂益超旨」。他曾命近臣房大年畫《京都萬歲山圖》,房大年以為自己火候未到而請辭。文宗於是索紙運筆,先作一稿,「大年驚服,謂格法周匝停勻,雖積學專工,莫能及也」。文宗的書畫作品在今日極為罕見,2005年大陸的某拍賣會上,有文宗《相馬圖》一幅,據說是從一位日本收藏家處徵集所得,這大概是其作品之僅存者。
至於末代皇帝、文宗之姪惠宗妥懽貼睦爾,幼年因受皇位爭奪之累,先後被貶居高麗和廣西,受漢文化薰陶更深。尤其在廣西靜江,惠宗寓居大園寺中,拜秋江長老為師,讀《論語》、《孝經》,並每日寫字兩張。即位後,惠宗頗喜蒐集碑帖,時有御書賜與臣下,並要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學虞世南字。此外,惠宗好為詩,《草木子》記載:
上有佳句云:「鳥啼紅樹裏,人在翠微中。」天下誦之。
此聯雖為殘句,承平雍熙的氣象,隱然可見。元末明初名僧釋宗泐有〈送徐伯廉歸南陵〉詩云:「把酒城南道,離懷去住同。鳥啼紅樹裏,人在翠微中。山雨添秋色,溪雲渡晚風。倚樓相憶處,明月各西東。」其頷聯當即化用惠宗成句。
《元史》記載,惠宗一日覽宋徽宗畫,稱善。大臣巎巎進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問何事,巎巎對曰:「獨不能為君爾。身辱國破,皆由不能為君所致。人君貴能為君,他非所尚也。」惠宗後期步徽宗後塵,怠於政事,荒於遊宴,以致朝政敗壞,民變蜂起。至正28年(1368) 閏7月23日,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分水陸兩路向大都進攻,元軍潰逃。28日,惠宗攜三宮后妃、皇太子、皇太妃北奔上都,屯兵積糧,意欲捲土重來。朱元璋遣使遺書,曉以利害。惠宗遂作〈答明主〉詩曰:
金陵使者渡江來。
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
皇恩何處不周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
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
春風先到鳳凰臺。
全詩語調不卑不亢,承認元祚已盡,又自詡皇恩周回。但將「明主」對「俊才」,對朱元璋未嘗沒有些違心的恭維,婉轉表達了禪讓之意。兩年後。惠宗在沙拉木倫河畔的應昌府去世。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於哈拉和林,是為昭宗,年號宣光,史稱北元。野史收錄昭宗為太子時所作〈新月詩〉云:
昨夜嚴陵失釣鉤。
何人移上碧雲頭。
雖然未得團圓相、
也有清光照九州。
此詩可謂一語成讖。失去了中原的北元政權彷如缺月一般,縱有清光,終非完璧。昭宗在位8年去世,其子脫古思帖木兒繼位,年號天元。1388年,十萬明軍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加爾湖南岸大敗脫古思帖木兒的軍隊,殘元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余人被俘,脫古思帖木兒被部將縊殺。其後又經歷了恩克卓里克圖、額勒伯克、坤帖木兒三代。1402年,鬼力赤弒坤帖木兒而自立為汗,去「元」的國號,改稱韃靼,北元滅亡。
元代的興亡,與漢文化的消長為終始。成吉思汗雖然只識彎弓射大鵰,卻也曾指著耶律楚材對窩闊臺說:「此人,天賜我家。爾後軍國庶政,當悉委之。」蒙古滅金後,漢文化不絕如縷,耶律楚材居功甚偉。忽必烈統一天下後,元朝皇帝日益漢化,遂有仁宗復科舉、英宗行漢法,其後更出現了文宗、惠宗這樣的右文之主。北元時代,元帝雖仍以反攻為念,但漢文化影響已日趨淡薄。昭宗有國號、有年號、有廟號,天元帝已無廟號,天元以後年號亦無,最後一血統不明的鬼力赤篡位後,更連國號也一併廢去,至於反攻問題,也就不了了之了。可見,蒙、漢傳統一直處於此消彼長的形勢。但話說回來,文宗、惠宗的詩作,雖然不敢說第一流,但與今日一些附庸風雅的權貴作品相比,依然頗具專業性。五四以來,提倡我手寫我口,以致今天稍微會謅一二合乎平仄的句子,都令人刮目相看。不過在某些達官貴人的眼中,也許泰定帝那俗白的即位詔書,比文言文更值得推崇。
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慣性
物理學中所說的「慣性」,拉丁文叫做「inertia」,說白了,就是「inert」,懶惰的意思。根據物理學理論,在沒有外力影響的情況下,所有的物體只會有兩種狀態:靜止,或勻速運動。因此所謂惰性,不僅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也指長期無休止地做某一件事。幾年以還,論文寫作成為我的「惰性」,良莠雜陳,砂石俱下。而近月來,有點想改變這種勻速運動的狀態,於是開設部落格,重新開始寫雜文,也算是找機會督促自己練習一下早已生鏽的筆桿子吧。
Melzhou兄是幾年前浪跡天涯之時結識的,博學多聞、謙雅淳厚。年來執教臺灣,疏於通問,誠我之罪。周兄知我部落格開張,特地「繞道」光臨,溫言相勵,自謂「年來忙於譯事,曳尾塗中」,且告知他的部落格網址。與我這些言不及義、無病呻吟的餖飣文字相比,周兄文如其人,筆觸敏銳,文風嫻雅而時露機鋒。其言云:
身為混跡文化邊緣之非專業人士,要想在曳尾塗中力求存活的同時又不活得灰頭土臉,要想自己的感知判斷依舊銳敏,要想不被周遭環境與人事弄得麻木以至髒汙,實在需要十二萬分的膽量與素養;而即如此,亦未必容易堅守。
在褒衣博帶的廟堂之中,當然可以產生孟子這樣的賢哲、韓德爾這樣的音樂大師。但若想一視聽、齊生死,從客觀的角度透視這個社會,恐怕還是要當莊子和巴赫。周兄的「曳尾塗中」,未嘗不就是「絕雲氣、負青天」。
孟子、韓德爾也好,莊子、巴赫也好,他們是哲人,是先知,是道德的楷模,是智慧的追求者。但在眾生平等的當下,沒有人會耐煩去聽人說教。以敝業而言,古人說為師要傳道、授業、解惑。傳道之論,久已不聞。授業嘛,所謂「畢業失業」,大學恐怕就是一個失業人士製造廠,沒有甚麼好炫燿的。因此,現在的老師似乎只負責解惑就夠了。香港某專上書院院長曾云:「我們的宗旨是為市場培訓人才。」大學是商店,校長是經理,學生是顧客,而老師則是售貨員(授課員)。當然,你的行銷方式要有技巧。「氣兒大了怕吹倒了林姑娘,氣兒暖了怕吹化了薛姑娘」,萬一沒有面面俱圓、投其所好,小心顧客把銷售問卷寫壞,或者去經理處參你一本,你就吃不了兜著走。但不幸的是,目前教育產業化的過程卻又不徹底。負責講授國文的老師,依然被視為道德的化身。一方面,學生會把你視為老頑固;另一方面,家長依然會疾呼:「教不嚴,師之惰!」
「老」也者,年高德劭之謂。十幾年前曾經讀到一篇老畫家吳冠中教授寫的〈憶初戀〉,關於他抗戰時期對一位護士的單戀。編輯在文前特地註明:吳先生「老夫聊發少年狂」。似乎如果不是「發少年狂」,吳教授就不應該「為老不尊」地寫出這類題材的東西。
「老」師當久了,愈來愈感到寫雜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寫慣了論文以後。論文是學術性的,在立論、闡述的過程中必須一絲不苟;而雜文,其閱讀固然令讀者感到愉悅,其寫作往往也令作者感到輕鬆,因此沒有那麼慎言。王國維把詞的境界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把這個說法誤用一下:論文就是「無我之境」,你可以太上忘情,指點古今,暢言己見卻不著己跡;而雜文則是「有我之境」,有意無意中,你會在字裡行間展露你自己。身為混跡象牙塔之「專業人士」,展露自己也許意味著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身上的褒衣博帶一件件脫去。這種感覺對於在象牙塔中靜止或勻速運動的人來說是不大好受的。不過,我縱然沒有太多的膽量與素養,對於周兄所講的銳敏的感知判斷力卻心嚮往之。至於「且道天涼好個秋」,等年高德劭一點再說罷!
Melzhou兄是幾年前浪跡天涯之時結識的,博學多聞、謙雅淳厚。年來執教臺灣,疏於通問,誠我之罪。周兄知我部落格開張,特地「繞道」光臨,溫言相勵,自謂「年來忙於譯事,曳尾塗中」,且告知他的部落格網址。與我這些言不及義、無病呻吟的餖飣文字相比,周兄文如其人,筆觸敏銳,文風嫻雅而時露機鋒。其言云:
身為混跡文化邊緣之非專業人士,要想在曳尾塗中力求存活的同時又不活得灰頭土臉,要想自己的感知判斷依舊銳敏,要想不被周遭環境與人事弄得麻木以至髒汙,實在需要十二萬分的膽量與素養;而即如此,亦未必容易堅守。
在褒衣博帶的廟堂之中,當然可以產生孟子這樣的賢哲、韓德爾這樣的音樂大師。但若想一視聽、齊生死,從客觀的角度透視這個社會,恐怕還是要當莊子和巴赫。周兄的「曳尾塗中」,未嘗不就是「絕雲氣、負青天」。
孟子、韓德爾也好,莊子、巴赫也好,他們是哲人,是先知,是道德的楷模,是智慧的追求者。但在眾生平等的當下,沒有人會耐煩去聽人說教。以敝業而言,古人說為師要傳道、授業、解惑。傳道之論,久已不聞。授業嘛,所謂「畢業失業」,大學恐怕就是一個失業人士製造廠,沒有甚麼好炫燿的。因此,現在的老師似乎只負責解惑就夠了。香港某專上書院院長曾云:「我們的宗旨是為市場培訓人才。」大學是商店,校長是經理,學生是顧客,而老師則是售貨員(授課員)。當然,你的行銷方式要有技巧。「氣兒大了怕吹倒了林姑娘,氣兒暖了怕吹化了薛姑娘」,萬一沒有面面俱圓、投其所好,小心顧客把銷售問卷寫壞,或者去經理處參你一本,你就吃不了兜著走。但不幸的是,目前教育產業化的過程卻又不徹底。負責講授國文的老師,依然被視為道德的化身。一方面,學生會把你視為老頑固;另一方面,家長依然會疾呼:「教不嚴,師之惰!」
「老」也者,年高德劭之謂。十幾年前曾經讀到一篇老畫家吳冠中教授寫的〈憶初戀〉,關於他抗戰時期對一位護士的單戀。編輯在文前特地註明:吳先生「老夫聊發少年狂」。似乎如果不是「發少年狂」,吳教授就不應該「為老不尊」地寫出這類題材的東西。
「老」師當久了,愈來愈感到寫雜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寫慣了論文以後。論文是學術性的,在立論、闡述的過程中必須一絲不苟;而雜文,其閱讀固然令讀者感到愉悅,其寫作往往也令作者感到輕鬆,因此沒有那麼慎言。王國維把詞的境界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把這個說法誤用一下:論文就是「無我之境」,你可以太上忘情,指點古今,暢言己見卻不著己跡;而雜文則是「有我之境」,有意無意中,你會在字裡行間展露你自己。身為混跡象牙塔之「專業人士」,展露自己也許意味著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身上的褒衣博帶一件件脫去。這種感覺對於在象牙塔中靜止或勻速運動的人來說是不大好受的。不過,我縱然沒有太多的膽量與素養,對於周兄所講的銳敏的感知判斷力卻心嚮往之。至於「且道天涼好個秋」,等年高德劭一點再說罷!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大司命〉主題變奏
﹙一﹚Adagio―「廣開兮天門」
太陽 在東海的盡頭
用第一束光
把渾蒙的大地
印曬成黑白相片
玄雲在騷動 鼓摩
不屈於神車
從陽阿帶來的濕轍
卻 終遭輾碎
化為涷雨
墜落 墜落 墜落 墜落
在若木的頂端
融化 蒸發 消失
﹙二﹚Allegretto cantabile―「吾與君兮齋速」
青蒼在大地的臉龐流轉
日光灼亮了湖泊的眼睛
滾動的神轂
剪裂雨後的清氣
她 從哪裡來
她的長髮和著地籟飄逸
麻布衣裙下掩膝蓋
結紮在她的左肩
袒露的右臂佩著獸骨的條脫
沐浴於神車投射在
大地的陰影
像小鹿一樣
她矯健的赤裸的雙腳
飛快地交替
一直越過了巖巖的空桑
﹙三﹚Andante―「不寖近兮愈疏」
背景在旋轉
背景上 一切定點
繞著圓心 高速旋轉
畫出一道道
相鄰的水平軌跡
桂花的 黃
蘪蕪的 白
女蘿的 青
祂和她站在圓心
相視而沉默
她的眼中
祂粗亂的長髮
以紅繩結成一束
盤繞在額際
鬚根從唇邊
向兩鬢延展
古銅色結實的上身
虎皮裙上
宇宙的能量在
刀鞘的寶石中聚焦
她 從祂透明的
帶著笑意的眼睛裡
看到自己
隨著背景 高速旋轉
帶著笑意的眼睛
﹙四﹚Largo―「孰離合兮可為」
轔轔的神車
在眩目而遼遠的天際
凝成一點
像蜜蜂
在三維的座標
描摹著曲線
桂葉在空氣中沉寂
桂馨在沉寂中蔓伸
她靜佇的身影
與桂影冥合
好久 好久 好久 好久
頭髮 一直垂到了地面
太陽 在東海的盡頭
用第一束光
把渾蒙的大地
印曬成黑白相片
玄雲在騷動 鼓摩
不屈於神車
從陽阿帶來的濕轍
卻 終遭輾碎
化為涷雨
墜落 墜落 墜落 墜落
在若木的頂端
融化 蒸發 消失
﹙二﹚Allegretto cantabile―「吾與君兮齋速」
青蒼在大地的臉龐流轉
日光灼亮了湖泊的眼睛
滾動的神轂
剪裂雨後的清氣
她 從哪裡來
她的長髮和著地籟飄逸
麻布衣裙下掩膝蓋
結紮在她的左肩
袒露的右臂佩著獸骨的條脫
沐浴於神車投射在
大地的陰影
像小鹿一樣
她矯健的赤裸的雙腳
飛快地交替
一直越過了巖巖的空桑
﹙三﹚Andante―「不寖近兮愈疏」
背景在旋轉
背景上 一切定點
繞著圓心 高速旋轉
畫出一道道
相鄰的水平軌跡
桂花的 黃
蘪蕪的 白
女蘿的 青
祂和她站在圓心
相視而沉默
她的眼中
祂粗亂的長髮
以紅繩結成一束
盤繞在額際
鬚根從唇邊
向兩鬢延展
古銅色結實的上身
虎皮裙上
宇宙的能量在
刀鞘的寶石中聚焦
她 從祂透明的
帶著笑意的眼睛裡
看到自己
隨著背景 高速旋轉
帶著笑意的眼睛
﹙四﹚Largo―「孰離合兮可為」
轔轔的神車
在眩目而遼遠的天際
凝成一點
像蜜蜂
在三維的座標
描摹著曲線
桂葉在空氣中沉寂
桂馨在沉寂中蔓伸
她靜佇的身影
與桂影冥合
好久 好久 好久 好久
頭髮 一直垂到了地面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代友人轉貼
委托書
廣州, 東風東路550号, 24 樓,
廣州僑聯聯會負責人員。
尊敬的廣州市僑聯職員:
您好。
我們的家鄉是廣東順德陳村,大都鄉,梁家望族,遷移國內外頗久。頃接家鄉來鴻,哀訴歷代的祖墳,均被政府封山育林轉用去了! 這一青天霹靂,情何以堪?太空有舟奔月,人間無地埋骨。去歲報載陳村梁氏宗祠將成歷史展覓館,殊知今朝陳村梁氏宗祖竟成出土遊魂!
我們的先祖,自元朝中原喪亂南遷。清朝光緒間,官居五品,為民奔馳得力,鞠躬盡瘁。臨終時光緒帝特意封賜此一山墳,以為子孫後世,老有所終之地。不知何因何咎,廣東省廣州市的育林局竟不則一聲,派工作人員,堵翻了我們先祖的墓基,開掘了我們的祖墳地和神主牌,歷代的宗廟倒塌於一旦,只留下了一片愴凉,斷塚危樯。 我是定居美洲的華人。少遇兵馬倥傯,弱冠別國,移寓異邦,化蕃度日,凡五拾餘載。今年逾七拾,一縷鄉愁,猶日夕牢繫于故土春泥裡。一旦連根起拔,多少中國人能忍耐祖宗山墳受如此的對待?青明時節倍思親,國人掃墓皆有山可拜,唯我梁家後人獨無。魂兮歸來,何處是安息? 現希市僑聯能大力相助,為我們小市民請廣州市育林局諸公,高抬貴手,把破壞了的幽塚,修理修理則個,以便白骨歸黄土,人鬼皆安樂;並代我們向廣州市文化局申請保留墳地,批發文物監証。 育林亦育人,两大皆歡喜,雙贏上策也。
特此敬謝。
梁鐵雄謹書于美國華盛頓
2007年4月7曰.
廣州, 東風東路550号, 24 樓,
廣州僑聯聯會負責人員。
尊敬的廣州市僑聯職員:
您好。
我們的家鄉是廣東順德陳村,大都鄉,梁家望族,遷移國內外頗久。頃接家鄉來鴻,哀訴歷代的祖墳,均被政府封山育林轉用去了! 這一青天霹靂,情何以堪?太空有舟奔月,人間無地埋骨。去歲報載陳村梁氏宗祠將成歷史展覓館,殊知今朝陳村梁氏宗祖竟成出土遊魂!
我們的先祖,自元朝中原喪亂南遷。清朝光緒間,官居五品,為民奔馳得力,鞠躬盡瘁。臨終時光緒帝特意封賜此一山墳,以為子孫後世,老有所終之地。不知何因何咎,廣東省廣州市的育林局竟不則一聲,派工作人員,堵翻了我們先祖的墓基,開掘了我們的祖墳地和神主牌,歷代的宗廟倒塌於一旦,只留下了一片愴凉,斷塚危樯。 我是定居美洲的華人。少遇兵馬倥傯,弱冠別國,移寓異邦,化蕃度日,凡五拾餘載。今年逾七拾,一縷鄉愁,猶日夕牢繫于故土春泥裡。一旦連根起拔,多少中國人能忍耐祖宗山墳受如此的對待?青明時節倍思親,國人掃墓皆有山可拜,唯我梁家後人獨無。魂兮歸來,何處是安息? 現希市僑聯能大力相助,為我們小市民請廣州市育林局諸公,高抬貴手,把破壞了的幽塚,修理修理則個,以便白骨歸黄土,人鬼皆安樂;並代我們向廣州市文化局申請保留墳地,批發文物監証。 育林亦育人,两大皆歡喜,雙贏上策也。
特此敬謝。
梁鐵雄謹書于美國華盛頓
2007年4月7曰.
Hong Kong,Hong Kong,和你在一起
「Hong Kong,Hong Kong,和你在一起」,這是一九七零年代鄧麗君主唱的〈香港之夜〉。前不久,某航空公司在臺灣的電視廣告採用了這段音樂。鏡頭中,一位無精打采的西裝客坐在香港機場的候機廳,身上蛛網纏繞。旁白曰:「還在從香港轉機嗎?現在從XX轉機上海,最快比香港早一個半小時。」臺灣各大電視台中,國際新聞一向不多;涉及香港、大陸的,一般也以花邊新聞、社會新聞為主,比如甚麼煙花匯演、特異功能、黑心商品等等。不過這兩天,有關香港的新聞、乃至專輯卻突然多了起來:原來香港已在慶祝回歸十週年了。「回歸」、「一國兩制」這些名詞,對臺灣來講特別敏感。故此,大篇幅報導香港回歸十年來的政治、經濟的變化,未嘗不反映出臺灣社會對兩岸關係問題上的思慮。
一百年前,港、臺的文化交往已經很密切。以我所就讀的中學為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學生名單上不少人的英文名字都是閩南語拼音,他們來自Formosa;我們的老外校長還會定期去Taihoku(台北)招生。一百年後,香港、臺灣仍是雙方居民最常旅遊之處,但兩者在心理上卻距離甚遠。臺灣駐港機構光華中心主任平路說:「臺灣與香港很近,也很遠。在香港人眼中,臺灣就是一個字:『土。』而在臺灣人眼中,香港回歸後就是大陸的一部分,與大陸沒有區別。」
這兩種看法,我都有過親身體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香港一九七零年代以後成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人遂滋生出一種令人不敢恭維的「睥睨蒼生」的習氣;另一方面,臺灣在一九九零年代以後逐漸注重於本土意識的培養與建構,卻往往忽略了臺灣以外的世界。如此一來,要雙方平心靜氣地進行文化溝通,實在困難。香港人對臺灣的一些負面印象,這裡不必費辭。而那邊廂,我來臺灣工作後,有這樣一次有趣的經驗。偶爾與一位從美返台的年輕教授聊天。他說身處美國這個多元社會,與香港人、大陸人多有接觸,對於廣東話也感到很親切。談起英文學習,他說自己博士班時期的室友是北京人,英語口語不太行,但掌握的辭彙非常豐富,寫報告詞乏的時候,問問他包保妥當。講到這裡,他忽然說:「怎麼你們大陸人都這麼會考托福?」我愣了一下,冷冷地回答:「抱歉,我是香港人,在香港接受教育,對大陸的教育模式不是非常了解。」我贊同「文化中國」的理念,並沒有以所謂「高等華人」自居的意思,但卻非常在意香港的主體性、獨特性──即使這獨特性的某些內容令我不敢苟同。
香港在三十年前「睥睨」臺灣,大概是暴發戶心態在作祟。不過,如果三十年後依然不脫暴發戶習氣的話,就有些可悲了。至於在文化的層面,香港委實不太有「睥睨」臺灣的資格。開埠一百六十多年來,香港確然累積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古與今、華與洋、文與商……然而,這個城市始終擺脫不了「文化沙漠」的緊箍咒。沙漠並非死寂的,它在暴雨過後會花團錦簇。然而,隨著水份的流失,黃沙漫漫的景象很快就恢復了。年復一年,香港政府花在文化事業上的款項可謂暴雨一樣巨額。可是隨著附庸風雅的新鮮感過後,大家感興趣的,依然是「緋聞加醜聞」、「裸體加屍體」。文化沙漠,也許就是次文化天堂。快餐、紙尿片式的次文化所以產生,或多或少是拜英國人所賜。英格蘭無庸置疑是一個有自身文化與歷史的國家,但英國人來香港不是為了建設文化。殖民地時期,洋人、華人雖有統治與被統治階級之別,但賺快錢的心態卻分毫不差。每人每天為口奔馳,到了休息的時候,自然就不願再思考,只想對著螢幕傻笑。回想中英談判之際,大陸官員保證香港九七後「馬照跑,舞照跳」。博彩業、娛樂業乃香港社會的支柱,對香港的這種觀感,大概不止是大陸才有。
有興趣於賽馬的人都知道,贏大錢的方法一定要「以錢賺錢」。你本身錢多,就可以買買內線消息,或請騎師、練馬師吃吃飯。你是窮光蛋,想靠賽馬贏錢,大都只能老鼠嫁女兒--小敲小打,大大賺一票恐怕比中六合彩還難。就賽馬而言,香港是有錢人的天堂;就學術文化而言,香港是成功者的天堂。不說別的,當年高行健來港舉行畫展,不但門可羅雀,連舉辦單位也頻拋白眼。後來高氏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於是香港就驀地裡多了一群「老朋友」,每個人都是識他於貧賤之時的「慧眼英雄」。香港有國際一流的大學師資、圖書資源、音樂廳、藝術館,國際上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音樂家、藝術家,香港籍的也比比皆是。但香港獨力培養的國際知名文化人,卻跟港督府、立法局大樓和尖沙咀鐘樓等歷史建築一樣,寥若晨星。
「Hong Kong,Hong Kong,和你在一起……」香港就像一張相片,看上去賞心悅目,相中粲然的笑容、美麗的服飾、絢爛的背景卻都是在鏡頭前堆出來的。全球化的浪潮下,香港在東亞的交通樞紐地位似乎真的隨著這首歌,逐漸成為明日黃花。但是,如果香港在文化上也只把自己視為一個中轉站,那麼這個城市所失去的,又遠不止區區交通樞紐的地位而已。
一百年前,港、臺的文化交往已經很密切。以我所就讀的中學為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學生名單上不少人的英文名字都是閩南語拼音,他們來自Formosa;我們的老外校長還會定期去Taihoku(台北)招生。一百年後,香港、臺灣仍是雙方居民最常旅遊之處,但兩者在心理上卻距離甚遠。臺灣駐港機構光華中心主任平路說:「臺灣與香港很近,也很遠。在香港人眼中,臺灣就是一個字:『土。』而在臺灣人眼中,香港回歸後就是大陸的一部分,與大陸沒有區別。」
這兩種看法,我都有過親身體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香港一九七零年代以後成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人遂滋生出一種令人不敢恭維的「睥睨蒼生」的習氣;另一方面,臺灣在一九九零年代以後逐漸注重於本土意識的培養與建構,卻往往忽略了臺灣以外的世界。如此一來,要雙方平心靜氣地進行文化溝通,實在困難。香港人對臺灣的一些負面印象,這裡不必費辭。而那邊廂,我來臺灣工作後,有這樣一次有趣的經驗。偶爾與一位從美返台的年輕教授聊天。他說身處美國這個多元社會,與香港人、大陸人多有接觸,對於廣東話也感到很親切。談起英文學習,他說自己博士班時期的室友是北京人,英語口語不太行,但掌握的辭彙非常豐富,寫報告詞乏的時候,問問他包保妥當。講到這裡,他忽然說:「怎麼你們大陸人都這麼會考托福?」我愣了一下,冷冷地回答:「抱歉,我是香港人,在香港接受教育,對大陸的教育模式不是非常了解。」我贊同「文化中國」的理念,並沒有以所謂「高等華人」自居的意思,但卻非常在意香港的主體性、獨特性──即使這獨特性的某些內容令我不敢苟同。
香港在三十年前「睥睨」臺灣,大概是暴發戶心態在作祟。不過,如果三十年後依然不脫暴發戶習氣的話,就有些可悲了。至於在文化的層面,香港委實不太有「睥睨」臺灣的資格。開埠一百六十多年來,香港確然累積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古與今、華與洋、文與商……然而,這個城市始終擺脫不了「文化沙漠」的緊箍咒。沙漠並非死寂的,它在暴雨過後會花團錦簇。然而,隨著水份的流失,黃沙漫漫的景象很快就恢復了。年復一年,香港政府花在文化事業上的款項可謂暴雨一樣巨額。可是隨著附庸風雅的新鮮感過後,大家感興趣的,依然是「緋聞加醜聞」、「裸體加屍體」。文化沙漠,也許就是次文化天堂。快餐、紙尿片式的次文化所以產生,或多或少是拜英國人所賜。英格蘭無庸置疑是一個有自身文化與歷史的國家,但英國人來香港不是為了建設文化。殖民地時期,洋人、華人雖有統治與被統治階級之別,但賺快錢的心態卻分毫不差。每人每天為口奔馳,到了休息的時候,自然就不願再思考,只想對著螢幕傻笑。回想中英談判之際,大陸官員保證香港九七後「馬照跑,舞照跳」。博彩業、娛樂業乃香港社會的支柱,對香港的這種觀感,大概不止是大陸才有。
有興趣於賽馬的人都知道,贏大錢的方法一定要「以錢賺錢」。你本身錢多,就可以買買內線消息,或請騎師、練馬師吃吃飯。你是窮光蛋,想靠賽馬贏錢,大都只能老鼠嫁女兒--小敲小打,大大賺一票恐怕比中六合彩還難。就賽馬而言,香港是有錢人的天堂;就學術文化而言,香港是成功者的天堂。不說別的,當年高行健來港舉行畫展,不但門可羅雀,連舉辦單位也頻拋白眼。後來高氏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於是香港就驀地裡多了一群「老朋友」,每個人都是識他於貧賤之時的「慧眼英雄」。香港有國際一流的大學師資、圖書資源、音樂廳、藝術館,國際上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音樂家、藝術家,香港籍的也比比皆是。但香港獨力培養的國際知名文化人,卻跟港督府、立法局大樓和尖沙咀鐘樓等歷史建築一樣,寥若晨星。
「Hong Kong,Hong Kong,和你在一起……」香港就像一張相片,看上去賞心悅目,相中粲然的笑容、美麗的服飾、絢爛的背景卻都是在鏡頭前堆出來的。全球化的浪潮下,香港在東亞的交通樞紐地位似乎真的隨著這首歌,逐漸成為明日黃花。但是,如果香港在文化上也只把自己視為一個中轉站,那麼這個城市所失去的,又遠不止區區交通樞紐的地位而已。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