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國語中的上海話詞彙

今晚與陽春白雪兄共晉宵夜,談及國語中的源自上海話的詞彙。根據我的印象,香港的廣東話吸收了不少上海詞彙,而臺灣國語中的上海詞彙又比大陸普通話多。這大概是江浙人士在臺港的影響遠較北京為甚之故。現僅就記憶所及,隨手拈出幾個例子,望陽春兄參詳指正。

﹙一﹚狗屁倒灶

《國語辭典》「狗屁倒灶」條云:「比喻胡言亂語,行為亂七八糟。」「狗屁」者,胡言亂語也,此眾所週知。而「倒灶」在上海話中則是倒運之意。舉例而言,大熱門馬失前蹄,就叫做「大熱倒灶」。既然走霉運,諸事不順,行為自然就亂七八糟。

﹙二﹚卡油

《孟子》云「五十者可以食肉」,還只是豐年才有的情景。以前物質生活貧乏,人們多為素食者,營養不足。吃飯時能有一點豬油抹嘴,已經了不得了。故「卡油」者,佔小便宜也。「卡」字是在模擬讀音,正確的寫法是「揩」。上海話中,「揩」正唸作「卡」。

﹙三﹚拆爛污

「拆」也可唸作「車」,二者都是模擬上海話的發音。上海話中,「拆」乃排泄之意。而「爛污」者,乃國語所謂「稀屎」也。廣東人把腹瀉稱為「爆石」,驚天動地、不受控制之狀,可想而知。而善後工作,比起正常情況也需多花工夫處理。因此「拆爛污」者,專指做事不顧後果、有頭無尾、不負責任。而風流放蕩之女性,上海人亦斥之為「爛污貨」。

﹙四﹚翹辮子

梟首示眾之法,自古就有。觀「懸」的本字「縣」的結構,左為反首,右從「糸」,正是用繩倒懸首級之義。滿人入關後為掌控漢人,厲行薙髮政策,有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語。男性無分滿漢,薙髮之餘,還須在腦後編一豚尾。泱泱華夏之衣冠,竟然如是這般三百年。如果斷去髮辮,則係自絕於天朝上國,若非亂黨,即是假洋鬼子。當然,雞鳴狗盜之輩而保持上國衣冠的也比比皆是,不然怎麼掩護自己去作奸犯科呢?但是,這些人一旦被梟首示眾,腦袋必然是用辮子懸起來,連麻繩的成本都節省了。久而久之,「翹辮子」在上海話就成了死亡的戲謔語。照理來說,華人忌諱不得善終。而「翹辮子」之義竟由「惡終」擴充至一切死亡的類型,亦可謂神奇矣。直到現在,每當用到此詞,人們常會翹起大拇指向後一甩,此即模仿梟首懸辮之狀也。

﹙五﹚十三點

上海話中,「十三點」一詞大抵為婦女用語,而所形容者亦以女性為主。《國語辭典》「十三點」條云:「形容人言行舉止瘋瘋顛顛、不夠端莊。」瘋瘋顛顛、不夠端莊,為何稱為「十三點」?說法有好幾種,現略舉之。
1)英語hysteria(歇斯底里)的音譯。歇斯底里者病發時往往瘋狂急躁,口齒不清。
2)「痴」字有十三畫,故上海人「十三點」隱射之。
3) 上海海關鐘樓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如下午四時,鐘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儘管計時可以用二十四進制,但敲鐘至多只有十二下。假如敲出十三響,自然是有毛病。

﹙六﹚吃豆腐

《國語辭典》「吃豆腐」條云:「戲謔他人,多以自占便宜或使人難堪為目的。今多用於男對女的調戲。」也有人說,「吃豆腐」近乎現代所謂「性騷擾」。「使人難堪」也好,「性騷擾」也好,話都說得有點重。用英文「flirt」一詞對應「吃豆腐」,最為貼切。無論在口頭上還是手頭上佔便宜,都叫做「吃豆腐」。舊日豆腐店常以老闆娘掌櫃臺,「豆腐西施」之美譽,至今尚聞。「豆腐西施」在招徠顧客時無論有否賣弄風情,自然都會引得不少男人去店中「吃豆腐」。想想卓文君當壚的故事就知道。

﹙七﹚癟三

《國語辭典》「癟三」條云:「吳語。指流氓、無賴。」此詞來自洋涇濱英語「Begsay」或「Pity Cents」。「Begsay」者,beggar也,乞丐也。而「Pity Cents」讀作「癟的生斯」,意謂窮得一分錢都沒有。窮光蛋為什麼就是流氓呢?農業時代,人們安土重遷。而一旦發生災荒,只好留離他鄉,淪為流民﹙流氓﹚。這些流民因為無法存活,於是往往放棄道德操守,無所不為。《孟子》云:「苟無恆產,便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民生問題,可不慎哉!

﹙八﹚人來瘋

《國語辭典》「人來瘋」條云:「在客人面前故意胡鬧頑皮。多指小孩而言。」此語亦來自上海。十九世紀後期開始,上海成為中國最先進的城市,世界不少高科技引進中國,都是由上海率先登陸,因此這些科技產品的命名,也往往由上海人完成。當時一批有「automatic」之效的產品都以「自來」二字冠之。如「自來水」一詞,至今尚沿用不替。「自來火」者,或指煤氣,或指火柴。「自來血」者,西洋所產的補血藥丸也。「自來風」者,今日所謂電風扇也。自來風當然比手搖扇先進,而比自來風更先進的,則稱為「人來風」。「人來風」者,感應電扇也。今日某感應冷氣之電視廣告云:「動就冷,不動就省。」正是此理。而「風」、「瘋」同音,故「人來風」又引申出「人來瘋」一詞。時至今日,大家仍常用「人來瘋」一詞,而「人來風」之義,則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被遺忘了。

﹙九﹚不搭軋

「不搭軋」者,毫無關係也。「軋」唸作ㄍㄚ﹙gā﹚,乃模擬上海話中「界」字之音。搭界,望文生義,就是沾邊之義。不搭界,自然就毫無關係了。

﹙十﹚癌

《國語辭典》「癌」條云:「動物體內的細胞因發生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一種惡性腫瘤。其對周圍組織具有高度浸潤傷害性,使病灶發生轉移,並引起惡病質,而導致死亡。」注音有二,一為「ㄧㄢˊ」﹙yán﹚,一為「ㄞˊ」﹙ái﹚。「癌」字從「喦」得聲,故「ㄧㄢˊ」為其本音。上海話中,「癌」、「喦」都唸作「ㄝˊ」﹙é﹚,發音跟國語的「ㄞˊ」﹙ái﹚頗為接近。如今大家都從上海話把「癌」唸作「ㄞˊ」,主要為了避免與同音的「炎」字混淆而產生誤會。

﹙十一﹚翻譯詞舉隅

上海接受西方文化早,因此不少外來詞都是通過上海話進入中文的。現略舉數例如下:
1) 沙發﹙sofa﹚,上海話唸作:ㄙㄨ ㄈㄚ・ (su fa)
2) 派對﹙party﹚,上海話唸作:ㄆㄚ ㄉㄝ・ (pa dê)
3) 白脫﹙butter﹚,上海話唸作:ㄅㄜ ㄊㄜ・ (be te)
4) 太妃糖﹙toffee﹚,上海話唸作:ㄊㄚ ㄈー・ (ta fi)
5) 好萊塢﹙Hollywood﹚,上海話唸作:ㄏㄛˇ ㄌㄝ ㄨ・ (ho lê wu)
6) 百老匯﹙Broadway﹚,上海話唸作:ㄅㄜˇ ㄌㄛ ㄨㄝ・ (be lo wê)
7) 羅宋﹙Russian﹚,上海話唸作:ㄌㄨ ㄙㄨㄥ・ (lu song)
8) 羅賓漢﹙Robin Hood﹚,上海話唸作:ㄌㄨˇ ㄅーㄥ ㄏㄨ・ (lu bing hu)

以上草草,蓋僅冰山一角。若有論述不周、挂一漏萬之處,尚祈陽春兄及各位先進多多針砭。

沒有留言: